呢,得赶紧吃完。如今气温一日暖过一日,若是不赶着吃了,皆会放坏了。” 阿黎点头,见沈于归在筐中挑挑拣拣,又挑出一筐水芹来。 沈于归突然想起来什么:“阿黎,先前冬日里你们采的梅花花瓣如今可放在哪里呢?” 阿黎道:“就埋在家中进门那棵桂花树底下,姊姊可是如今需要吗?奴家回去挖出来便是。” 沈于归点头:“去岁收集的梅花瓣,如今正能用上了,快去快回!” “诶!”阿黎应了一声,收拾收拾便回去了。沈于归将手上的这筐水芹搬进厨房,准备再来做一道羹汤。 春日的水芹正鲜嫩,茎部颜色青白,顶上的叶子翠绿。水芹的模样相对于旱芹来说要更加细长些,更适合做成清爽的羹汤。 而碧涧羹就是一道典型的、用水芹所做的菜肴。碧涧羹早在前朝就有了,诗圣杜工部有诗为证,“鲜鲫银丝脍,青芹碧涧羹”。 一句短短十个字,便道出两道菜品,青绿的水芹所做成的碧涧羹,颜色自然是青翠碧绿,宛如盛春之景。 沈于归看看脚店中每日熬煮羹汤的铜锅,今日脚店中除了煮了一道鸭子羹,还煮着一道彘骨羹。沈于归满意地点点头,彘骨羹也够用了。 将水芹摘取顶端叶子,细细洗净,切成丁状备用。 沈于归又将清水与面粉进行混合,水多面少。又分出来些彘骨羹,放于干净锅中,继续煮沸,然后加入方才调好的水面粉。 又加入盐巴调味,最后将方才清洗并切好的水芹放入其中,一同熬煮。 彘骨所熬煮出来的羹汤本就香醇诱人,加入调好的水面粉,颜色上便更加显得纯净,有些像是牛乳的颜色,质地上也更显粘稠。再加入翠绿的水芹,便更加好看了。 盖上盖子,再熬煮约一盏茶时间,此时碧涧羹便已经煮好。沈于归熄了火,揭开锅盖,查看锅中情况。 锅中的碧涧羹时不时继续翻滚着泡泡,颜色清亮,味道馨香,如同山间的碧水涧流一般。羹汤乃是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溪水,水中的青芹仿佛岸边嫩绿树木的倒影,一片春光大好的模样。 沈于归舀了一匙尝尝,只是一口,便生出无限惬意之感。恍若自己就身处高山流水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面前的潺潺溪流清澈见底。黛墨色的石头、几盏琉璃盏、一碗水芹,岸边桃花簌簌落下。 桃花……对了,还可以加些桃花! 如今脚店中为了吃食的卖相,也买了许多新鲜花瓣来,放于店中备用,每种吃食上皆可点缀一两片,如此便看着更加优雅有趣。 如今这碧涧羹便是如此,沈于归取来新鲜的桃花花瓣,只是撒下两三片作为点缀。桃花飘落羹汤之上,并不沉底,而是浮于羹汤表面,悠悠飘荡,当真有一种“落花逐流水”的淡淡忧伤之感。 “姊姊,奴家回来啦!”门口传来阿黎的声音,沈于归回头一看,见阿黎抱着两个大陶罐回来了。 沈于归忙上前接过陶罐,陶罐并不沉,沈于归打开一个,里头满满当当装着的全是用麻绳捆得严严实实的油纸包。 阿黎放下陶罐,早已凑到碗边,看着碗中的碧涧羹。沈于归笑着招呼她尝尝味道,阿黎便也盛了一碗,饮了羹汤,食了水芹,道虽也好,却还是不如先前的那碗虾鱼笋蕨兜。 沈于归笑:“这碧涧羹吃的就是那种野趣之味,那些舞文弄墨的士人都喜欢呢!” 阿黎费解地摇摇头,表示还是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