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会问林香,牢牢记着句话——宁可先问被骂,也不能自作主张,闯下祸。 做茶包作坊就是庄子里,让李嬷嬷人牙子儿选了四人,在庄子里弄了一小作坊。 茶叶是南方买,现在没到采茶季节,买是去年茶。 因为要做茶包,所以没买茶饼,都是些散茶,贵有一斤茶五两银子,便宜有一斤一两,五斤一两,十斤一两。 看着其实都不怎么便宜,但茶叶不是一斤一斤喝,泡一会儿也就用一小撮儿罢了,一小撮儿茶叶就能喝一天了。 卖茶包也看卖给谁,有钱人愿意买贵,没钱就只能买散茶喝。 燕明荞买了三百斤,一斤五两银子最,剩下凑了一百五十斤,做成茶包,加上一些比较便宜葡萄干、茉莉花、玫瑰花,价钱不变,但若是卖去,能中获五到六成利润。 要是卖不去,加上买茶叶用人力路费、打吃饭银子……燕明荞赔一千两。 早先拿来一千五百两就剩三百两了,这些银子,有用,买做茶包用纱布袋子,外面包装油纸袋。卖茶包也需要人,不能光让他们干活不给吃饭,看着挺其实不禁花呢。 不过好在燕明荞现在每月将近三千两进账,虽然花钱如流水,但也不太心疼。 等茶包做好,就剩下卖了,卖到哪儿去也是难题。 三百斤茶做成了五百斤茶包,加在一起有五千,走街串巷卖要卖到什么时候去,最好是找方寄卖,来单生意,茶包一下子就能卖不少。 燕明荞平日里要上课,谈生意这事就落到了林枣头上。 林枣乐意去,她不去话姑娘肯定会让人去,她才不让这机会落到人手里。 她又不傻,只要能成肯定有奖赏,就算做不成姑娘肯定会教她。 燕明荞确把方法给想好了,去庄子路上便和林枣说,“走街串巷也要卖,尤其是胡同和巷口,有不少挑担子小商贩。但贵不卖给货郎,光卖五斤一两和十斤一两。你再拿着茶包去杂货铺看看,能不能寄卖在边,每卖一斤,可以给一定分成。” 这样话,林枣只需要搞定杂货铺子掌柜,而怎么把东西卖去,就是杂货铺事儿了。 去杂货铺寄卖是现在看来比较不错能行通法子了,在以前姐妹俩也想过,开茶饮铺子,但是买杯子租铺子成本太高,不合算。 等看看茶包能不能被家接受,可以再去酒楼谈谈生意,要是能签下一百斤或者是好年单子,就好了。 有长期稳定单子,作坊才能一直做下去,到时候在南方买茶园,连茶叶都不用发愁了。 燕明荞想着自己宏图志,她又看向林枣,问道:“我说你都明白吗?” 林枣差不明白了,杂货铺寄卖一直都有。 府上丫鬟谁闲时绣了帕子,也会放布庄、杂货铺去寄卖,卖去一件分给铺子一文钱,总之,是件双方互惠互利好事。 既然双方都能利,就没有不答应理。 林枣了头,“奴婢明白。” 燕明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