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给永安,另外朕记得前年曹峰敬献两支五百年的人参,挑一支给永安,另外一支给承恩公夫人送去。”
“是,陛下。”魏海应声上前,“左大人,请随奴婢来。”
“微臣替殿下谢过陛下赏赐。”左绣裳谢过恩跟着魏海出了殿门,正好与给太子送信的小太监遇上。
小太监立刻将信递给了魏海,魏海稍稍顿了顿脚步,将信交给了守门的小太监,让他送进去,自己则引着左绣裳离开了。
守门的小太监能在这里当差自然也是有牌面的,知道皇帝还是爱重太子的,于是非常欢喜的将信送了进去,因为立刻就退了出去,所以也没有看到皇帝拆开信之后,脸色的晴转多云最后直接阴沉。
皇帝将信塞回信封,深吸一口气缓了缓心绪,最后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坐在两边的大臣道:“众位爱卿,朕想再请两位先生教太子读书,不知诸位可有好的人选?”
失望虽然在不断的积攒,但到底皇帝对这个皇后给他留下的唯一儿子依然心有不忍,一边给他安排退路,一边又想着努努力再捞一把。
一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心里都在斟酌怎么说。
太子平庸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现在教太子读书的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但教不出来就是教不出来,若不是对方是太子,现在东宫的这些老师怕是早就不干了,所以问题不在老师这里,你换谁加谁都是无用功。
“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听一听。”一位四十来岁年纪的大臣站了起来,作揖一礼,在得到皇帝应允后开口道,“太子年少,心性不定,于学业上进益不多,实乃人之常情。不说别处,便是再做诸位大人家中的孩子们,恐怕不喜进学的要占多数。”
“是是是,说的是,老臣的两个孙子天天被老臣儿子用鸡毛掸子追着打,还是逃学睡觉,气得夫子眼冒金星,老臣家中夫人儿媳备了重礼,夫子才没把老臣的两个孙子扔出学堂。”头发花白的老大人一说起孙子眉头能夹死苍蝇。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说起家中的不肖子孙,面上的神色也不似作伪。
要是时回在一定感慨,这不爱读书的熊孩子和拼命想鸡娃的家长,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看来爱卿们和朕有一样的烦恼。”看到一群差不多的大家长,皇帝顿时感觉心里舒坦了许多。
“陛下说的是,所以臣提议不如让殿下入国子监读书,一来国子监的先生们每一个都教书育人经验丰富,二来让太子殿下多接触接触同龄人,大家互相进益岂不两全其美?”大臣的话落,皇帝眉头一挑,居然觉得还挺有道理。
虽然东宫的先生们各个都是当代大贤,但能当大贤的就没有一个普通人,虽然这么想很是丢人,但若太子不是太子,那些大贤怕是连多一眼都不会看。
太子如今学的不过最基本的学业,但凡有个三五年教书育人经验的夫子都能教,国子监里的先生更是经验丰富,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没见过,太子有他们教导也足够了。
至于这些大贤就挂在东宫名下,等以后太子懂事了,长成了,自然有的是用他们的地方。
再有一个就是和同龄人的交际,若是太子能交到几个真心忠心的心腹,那也是一桩美事。
“爱卿所言有理。”皇帝想了想笑着道,“不如这样,将国子监一分为二,原来国子监不就有女学生嘛,现在直接分出一个女院,诸位爱卿家中儿女皆可进国子监,另民间百姓人家中若有能通过考试的青年才俊才女,也能入学,嗯……每个学生免食宿书本费用,朕再奖励一人一年五两银子,若是年终考核成绩优异,朕另有厚赏。”
皇帝一边说,旁边的记事太监一边记,在场的大臣面面相觑:不是,他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