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颗蚕豆旁。 然后将长过蚕豆顶的那部分竹片掰断,以便自己观察蚕豆的生长速度。 拿着掰下来那一截篾片,罗旋闪身出了空间。 回到小树林里,罗旋也学着旁人,手里捏着篾片,面朝桉树站立。 刚刚站好不一会儿,就有人凑上来问罗旋:“小兄弟,你手头上是长的还是扁的?” 罗旋心中微微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了,开口道:“长的。” 那人又问:“几两?” 卖鳝鱼一般都是买主伸手扒拉看货,由他自行评估鳝鱼的大小粗细。 但现在青蛙市场上是人货分离,买主看不到货,就只能问卖方一个大致情况。 通常这种情况下,卖方多半会稍稍夸大一点点自己的鳝鱼大小,只不过不会吹嘘的太离谱。 比如平均3两多大的鳝鱼,卖家会把它说成“可能,大概有4两”这样的。 “大概有3两左右吧。” 罗旋老老实实的回道:“一共还有4斤多一点,你要吗?” “嗯,3两大小的也凑合,烧大蒜鳝鱼还行,领导们不会说啥。” 那个人问罗旋:“你想卖多少钱一斤?” “3角钱一斤,少了不卖。” “乱开价!” 那人怼罗旋一句:“3两的黄鳝,哪有这个价钱?2角3分钱一斤,我都要了。” 罗旋回道:“不讲价,3角钱你拿走。” “牛的你!” 那人明显一点生气了,转身就走! 罗旋感觉到他走远,也不出声喊他回来。 现在市场上没有什么货源,自家能够多卖一分钱就是多一分钱,哪能便宜卖掉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不一会儿。 那人转了一圈,果然又走回来了,“行行行,算你小子狠!走吧,赶紧去拿货过来,我带你过称去。” 把那个人留在原地,罗旋如法炮制,又跑回油菜地里,去拿出鱼篓。 借助火堆里微弱的火光,罗旋和买家蹲在秤杆前,都使劲鼓大了眼珠,仔细看秤杆上面的准星。 过称很有技术。 会弄称的人,秤杆到底是翘一点,还是平一点。看准星依照秤砣上那根绳子的左面、还是按照右边来计算,这样前前后后一计较,总重量都会有差异。 现在的人,当然不会去计较那半钱、一钱的差距。 换算下来,不过才2克、5克的差距嘛,干嘛非要计较?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家都骨子里天然的有一股“锱铢必较”的基因,不可能让别人占到自己一点点便宜的。 负责过称的人低声报数:“看好了,4斤3两。” 买主是一个微胖的中年人,只听他咕囔道:“刘富贵儿你称的这么平,妈的,秤砣都要滑下去了!” “顾胖子,你嘴巴格老子的放干净点。” 负责过称的人叫刘富贵,只听他低声呵斥顾胖子一句:“别惹老子问候你先人!人家一个娃娃,半夜三更的,你狗曰的搂着你家婆娘睡荤觉。 人家一个小娃娃却在水田里,被禾苗割的浑身红肿干活,抓几条鳝鱼容易嗦? 你狗曰的是给单位上买的,抠的那么厉害干啥?” 顾胖子明显和负责过称的人很熟,只听他笑骂道:“公家的钱,那才不敢乱来哩!能替公家节约一分是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