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个“公家人”的身份,虽然说干的还是农活。 但是人家社会地位不同、心里面就是舒畅啊! 就连走起路来,那个精神头都不一样。 腰板都能挺得更直一些! 啧啧啧... 公家人!晓得伐?! 用她们的话来说:现在我们是旱涝保收! 每个月月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不管是刮风、还是打雷。 反正单位上, 都会足额的把他们的工资、粮票、布票、糖票这些东西,如数的发放到她们的手上。 这可比在生产队里,干农活挣工分,让人的心情愉悦多了! 用杜仲的话说:生产队里,那也能叫干活? 无非就是去应个卯嘛! 而且到了年底,辛辛苦苦熬了一年下来,出工360天,拢共也分不了几个钱。 有一些家里劳动力少的社员家中,每年年底,甚至还要倒贴给生产队的一笔钱。 成为一户挺丢人的“倒欠户”... 这种生产队里面的倒欠户,队里虽然不会催帐,但名声很难听。 这些倒欠户家里面,要想娶个媳妇儿,女方一听“我靠,干一年还倒欠钱的人,嫁过去喝风啊?”。 在生产队里干活,没什么效益。 可在自然保护区里面上班,却截然不同:社员们干上一年,很难见到什么糖票、布票之类的东西。 但人家端铁饭碗的人,就大不一样了。 虽说糖票、布票定额不多,可人家都是不折不扣的、按月发放到手上的。 这么一算下来的话,那也是一大笔钱呢! 所以现在杜仲妇女,也非常的珍惜这一份工作。 他们是长年累月的、驻扎在深山老林里面,犹如生了根一样。 连家也顾不得回了。 杜仲父女不在家、卜耀明不在家。 罗旋在生产队里转了一圈,倍感无聊,一时间,竟然感到有点彷徨起来。 满生产队都是熟人,可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交心的...全他娘的,属于熟悉的陌生人! 能和自己说点儿心里话的,也就是个邱桂英了,她此时肯定是在家的。 可一想到她那情况... 自己哪还敢去她家串门? 今天周老二,给邱桂英抱回来两个小婴儿,估计此时的邱桂英,已经是忙的一个头两个大了。 又是给他们缝小衣服、又是给他们做尿片。 得伺候这两个小屁孩粑了、尿了,人家哪顾得上,和自己闲话家常? 没办法, 在生产队里,找不到什么知心的人聊天,罗旋只好熘熘达达的、趁着月色往学校那边返程。 在路过田大棒家的时候,老远都能听见他那婆娘,在屋子里鬼哭狼嚎... 也不知道这个田大棒,究竟用什么方式在教育他的哑巴娇娘。 反正罗旋从那婆娘的嘶吼声里,竟然还从痛苦之中,听出了几分快愉悦的感觉来... 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家的家务事,自己实在是掺和不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有些人,一辈子就是那个命! 世间上,有一些憨婆娘,她们天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