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来练手。 那他们的医疗技术,肯定会突飞勐进的... 而别的赤脚医生, 甚至是公社中心卫生院里的、那些科班出身的医生。 他们哪有拓海丽这种便利条件? 一年到头, 这些赤脚医生,和卫生院里的医生们,都接触不了多少个病人。 那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便很难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就好比:同样是从同一家医科大学,毕业出来的两名医学生。 如果其中一位学生,他被分到省级大医院。 他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病患。 每天都得去和同事们,商议着病患的病情、探讨一下最佳治疗方案。 这样一来, 出不了几年,他绝对就能成长为,一名医术精湛的技术骨干。 而如果另一位同学,则被分到了公社的卫生院。 那他一年到头,所能接触到的病人、和各种疑难杂症,绝对不如他那位在省城医院的同学。 三天之内接触的病人多。 尤其是那种危重病人,人家根本就不会来公社卫生院看病! 这两位, 当初都是出自同一个学校、成绩也是差不多的医学生。 几年下来,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可谓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而且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落后一步那位同学,永远都没法追上另一位的技术水平。 而如今的张维,他已经是荣威县,广播电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新闻采编业务骨干。 他需要经常去全省各地,采访那些先进的事迹、和突出典型。 接触面比较广的张维。 受到罗旋的托请,正在想方设法的、去收集全国各地的,各种民间土方。 这些土方, 由于以前资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再加上各个地方的那些“神医”们,都需要靠着这些方子养家湖口。 所以他们都有点敝帚自珍。 感谢新时期! 感谢新社会,上面多半已经把这些,成长自于各个地方的神医。 发展成了,活跃于城乡之间的赤脚医生。 所以这些人手中的祖传土方,基本上已经都无私的捐献出来了。 这才让有机会,到处跑到张维,将这些已经经过大量实践验证过的方子,给搜罗出来了。 而一些外省的土方,张维则会拜托他的同行们,去帮他搞回来。 然后再转交给拓海丽,她们去研究、验证... 国家级的《全国各地民间土方大全》,这本大部头药典,还没有正式开始编纂呢! 好家伙,拓海丽她们倒是先行实践开了... 有了这么多、有这神奇疗效的处方,给拓海丽俩爷孙,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再加上托海丽收费,也很良心。 还有一点:拓海丽会给那些来排队治病、但最终因为来的病人实在是太多了,而没叫上号的人。 每人补偿2斤大米。 以至于附近十里八乡,有些人但凡有点时间,就跑到拓海丽她们的卫生室外面... 专门来排队领米。 而且这些家伙,还故意往队伍的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