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中原和外族总是在打仗。
游牧民族每年行踪不定,夏季牧羊随着羊群迁徙,只有冬季天寒地冻才会寻固定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如此周而复始。
他们生活的地方基本靠天吃饭,环境恶劣,而中原地大物博……矛盾和战/争的爆发便来源于资源的争抢略/夺,隔几年便发生一次。
中原王朝对此的态度代代不同,强硬的帝王选择出兵镇压,把蛮夷赶出边境。同时,这样又是劳民伤财的,势必会加重赋税和人口剧减,所以更多的君主选择以和为贵。
遣尊贵的公主前往和亲,带上中原的好东西和先进的技术,以示王朝的宽容和气度。
而部落得到了想要的物品和安抚,也就不再生事。
两方满意,和亲公主就成了大义中的牺牲品。
自打阿宁突然获得封号,被移出冷宫后,冯淑仪作为公主的娘亲也被放了出来,还给她复位了,却每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想办法打听消息。
相比起她,阿宁显得没心没肺,似乎无论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她有了一座公主殿,十几个宫女太监伺候,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白眼和脸色。
绫罗华裳,她不必再穿补丁旧衣。佳肴珍馐,总比残羹剩饭美味。
阿宁很喜欢,很享受这种感觉,她觉得她过上了曾经羡慕的公主生活。
这种感觉,就如一个穷人突然捡到了一千两银票不知道怎么花,上头是不言而喻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下子飞上云端的感觉固然好,但你不怕付出极大的代价么?”
葭葭和女主娘一样急,今年阿宁十六岁,正好是关键的那年。
“不怕。”
阿宁回答道。
“蜉蝣朝生暮死,见过阳光便是不枉此生。阿宁宁愿尽情尽兴过一日然后死去,也不愿生不如死虚度年华。”
阿宁年纪尚小,可这股倔强和有主意的样子非常人能比。
葭葭这才想通:旁人认为的好,对于当事人来说未必好。旁人自以为的痛不欲生,或许对本人而言并没有那么难以承受。
她悟了,所谓个人的感受也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时隔两日,冯淑仪终于打听到了消息。
北夷时不时来犯本朝边境,抢夺粮食和家禽,扰得边塞百姓苦不堪言,边关节度使顺应民心数次上书,请求朝廷派兵出战。
朝廷顺应民心,确实发兵去打了,也确实打赢了,把北夷驱赶至三十里外。
随后两方议和,北夷递上三十年不入关犯境的降书,前提是中原王朝要尽全力帮他们渡过难关,并选一位公主和亲。
当然,其中细节是系统补充到葭葭那里的,冯淑仪只听得宫中议论:今上子息单薄,公主更是没有几位,原本是想选昭和公主和毓秀公主的,奈何她们的娘一哭二闹三上吊地不愿意,连带公主们也哭得梨花带雨,终是令陛下心软。
僵持之时,陛下想到了冷宫里还有一位小公主。
听到真相的冯淑仪头晕目眩,差点当场昏死过去。
回到公主殿,她抱着女儿泪流不止,一个劲后悔,“阿娘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阻止你离开这儿,娘真的没想到,你父皇竟能如此狠心……”
阿宁拍着娘的后背不知该怎么安慰,“他本来是这样一个人,否则怎会把咱们遗忘在冷宫里这么多年?”
对阿宁而言,父亲只是个符号,对于那个人她一点感觉都没有,她只知道让娘伤心的都是坏人。
这两年,葭葭绞尽脑汁想要帮助女主脱困,可惜自打第一次失败后,再也找不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