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宁璋和尚远的关系缓和之后,就更加成了三槐北所的常客,尚远和卫澜都会早早把功课糊弄完,等宁璋来了,大家就一起坐在屋顶上高谈阔论。 有时候宁璋会讲一些她过去游山玩水的趣事,有时候会聊一些昌安城的八卦,不过聊得最多还是与时政有关、他们三个也互相感兴趣的人和事。 比如卫澜经常分享卫泱的经历,说他本来要被封为翰林院编修,但他自己不愿,自请入礼部当差,还说上个月卫泱还争取到了出使章国的机会,据说他颇得章王赏识,章、祁两国的合作协议也无惊无险地签订了。 尚远补充道:“父皇对云江大哥非常满意,听说时不时还会在姑姑面前提一句,说还好他不是我朝驸马,否则又要痛失一个人才。” 宁璋评点道:“看来清河长公主对云江哥哥还是放不下啊。” 尚远一笑,未置可否。 卫澜还提到了王辰,说他也被封了官职。原本三甲的进士大多都要外派,但是经过颜、王一案,已经证明两家清白,是有人蓄意构陷,且为了这个构陷,还将两个朝中要员停职查办了几个月。大抵是圣上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特地给王辰授了个在昌安城的官职。不过卫澜倒记不清是什么官职了,大约不是大理寺的主簿就是太常寺的博士,算是个好差事。而且圣上也知道颜家和王家的婚事,还赞了一句“颜家的姑娘可堪相配”。 有圣上这句话,虽然不是明旨赐婚,可是王辰和颜丹阳的婚事也算是镶了一层金边,在昌安城中也算让人艳羡了。 宁璋又问起辛去华的情况。 卫澜道:“他如今在督察院,与你二哥哥一同为官。” 宁璋眉头微蹙:“怎么他也去了督察院?” 她没想到辛去华娶了白榆之后,官场上竟然也和孟家有这么多牵扯。孟家以前名声不显,可是日渐在官场上铺开了这样紧密的关系网,也不知是福是祸。 卫澜却道:“我朝状元大多如此,要么去督察院,要么去做编撰。辛去华的文韬武略都算上乘,又颇有革新之心,去督察院也算佳选。” “噢。”宁璋听到多是如此,也就得过且过了。横竖孟家是好是坏她也未必很放在心上,唯一就是不想卫夫人和林氏因此受了牵连。 他们又没头没脑地说了些闲话,后来卫澜又提起了中秋宫宴,说是自从他给尚远做伴读之后,倒是每年都会参加这中秋宫宴,还是很热闹的,而且这回宁璋也能参加——尚妩肯定会带她一起的——他们就能一起领略这热闹了。 宁璋于是也有些憧憬,又问:“到时候咱们可以随便闲逛吗?我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吗?” 她问卫澜问得如此旁若无人,尚远禁不住冷哼一声:“不行,灵渊跟我坐一起。” 卫澜笑道:“以前热闹起来,圣上也喜欢看大家不拘一格,但是这回恐怕要稍微严肃一些。” 宁璋给尚远翻了个白眼,又向卫澜甜甜地笑:“为什么这回不同?” 卫澜道:“我大哥出使章国,达成两国友好邦交,章国礼尚往来,派小王爷南宫佑来咱们大祁,这回中秋宫宴,圣上似乎也邀请了南宫佑。” “这样……”宁璋很明显地叹了口气,一想到那天只能老实巴交坐在一个地方,甚至不能和卫澜咬耳朵,就觉得那也只是普通的热闹罢了。 卫澜不愿见她低落,于是很轻很轻地揉了一下宁璋的后脑勺,笑道:“除了宫宴上的节目,这一回中秋还会有别的热闹,与你我都认识的人息息相关。你别沮丧,到时候肯定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