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研究了。 走行政路线,等着以后改组国家电网,走到电网高层,能影响十几亿人的用电问题。 也算比周秉义的成就更高,其实这也算是一条路子,但这这难免太没有挑战性了一点。 还是进行点研究工作,以后主持,设计,参与,建设,大型电厂,感觉更有意义一点。 参加工作之后,周秉昆就过起了,吃饭,睡觉,带闺女,研究所上班的生活。 听说周蓉到学校之后,准备读博,周秉昆又顺便给自己也报上了一个。 不过跟着大老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倒也没有增加什么额外的负担。 工作之后,周秉昆倒是也适应的挺好,安排给自己的课题,做的也算顺利。 到了九月份,周秉昆又回了一趟吉春,办完了郑大娘的后事,也把郑娟,光明,儿子,接回了京城。 一扎进研究所,就是一年的时间,总算是磕出了一定成果,项目到了建设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周秉昆的贡献不算太多。 做了一些计算研究工作,不是没有可替代性,算是加快了一点点的研究速度。 建设起来之后,也算是难题的开始,周秉昆也开始参与到了一部分的重要工作里面。 周秉昆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懂机械,电力,电子,力学,材料学也懂一些,知识的深度可能不深,广度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从电站建设开始,周秉昆就算是真的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了。 这方面周秉昆也就没什么好的捷径走了,就是凭着自己懂得专业多,各方面基础好的原因,硬肝肝出来的。 研究的课题,周秉昆估摸一下可以把电站的建设完成的时间,提前个几个月,也算是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参加工作的时间,周秉昆主要的在北京上班,偶尔也去电站出差。 老周家也是出了不少事情,不过周秉昆远远的待在京城,也影响不到。 周秉昆每天的生活也很充实,也顾不得老周家那点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