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功名的发解试,皇帝已经把官宦子弟都单独列了出来,单独参加“别头试”,不占用平民考生的名额。 寒门考生,也是要照常的聚在一块喊一喊,叫一叫,呼吁一下不公。 当然了,这并没有什么用,能分开考试,已经是对寒门考生最大公平。 等这些考生,真能考中进士做官之后,也就适应了这个规则。 地方上的州试,朝廷不好监督,真的不划分开来了,让地方官员有操作空间,寒门考生更没什么机会了。 长枫虽然是一个庶子,但是在盛家,和盛长柏也是一个待遇。 因为长枫要科举,盛家又一次进入了临考状态。 仆人保持安分,主家保持安静,倒是挺让人省心的。 对于“别头试”,盛紘还是没那么重视。 官宦之家,普遍不看重这个,考试难度不够,考过了也不算多大成就。 这个级别的考试,也就是参加普通州试,成绩在前几名,甚至只有一州解元,才能得到一定的关注。 到了考试这天,也就是林檎霜和墨兰,去考院送了长枫。 表面上一家人,但盛家实际上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把亲疏远近分的很清楚。 一个妈生的,才算是一家子。 “长枫,你这次发解的名次不是很好,到春闱前,你就不要出门,在家里好好的温书吧!” 盛紘对于盛长枫,只是过了别头试,中等名次的成绩,显然没那么满意。 采取的措施,就是把盛长枫关在了家里读书。 过了十五周岁,盛长枫有了在账房上,自由支取钱财的权利以后。 也是过了好一段时间萧洒日子。 每天除了在学塾之外,也不怎么看书,读书,整天就是出去参加什么文会,诗会。 写一点酸诗烂赋的,因为出身官宦,大笔撒钱的原因,也能得到了一些人的吹捧。 在一帮子人的吹捧之中,盛长枫也就迷失了自己,变的飘了。 整天就更追求的写诗作赋,把经义,策,论,文章都抛一边去了。 科举的经义文章,真的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盛长枫的科举课业表现,真的就还不如去年的时候。 也不是盛长柏成绩太好把盛紘胃口养叼了,只是单纯因为别头试的中等名次,说明盛长枫课业水平真是不怎么高的。 过了“别头试”的官宦子弟,排名中后的大半考生,质量是要远低于参加州试的寒门考生。 就是一群混子,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省试参加殿试的可能。 盛长枫的成绩,也就只能算这批混子里面好一点的。 汴京别头试的前一二百名,才是真正的精英,大半都能考中进士。 这一科不中,后面几科大半总是能考中的。 水平又要比普通州试的寒门考生,要高上很多。 如果皇帝不是鼓励寒门,喜欢在寒门里面点状元,汴京别头试的解元,每一科都是状元的热门种子。 “父亲,新科举子马上就要进京了,正是我应该多出去参加文会,诗会,扬一扬文名的时候,不出门怎么行。”盛长枫明显的还想挣扎一下。 因为长枫,各方面无论是出身,外貌,还是性格,都和盛紘最相似的原因。 盛紘对长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