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不少各种治理方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顾廷烨剿匪回来的时候,盛长柏基本也理清了治理思路。 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渭河又带着大量的泥沙汇入黄河,流到中下游的黄河水已经变成了一半水,一半沙,以现有条件,想要完全的一劳永逸那肯定不现实。 查过一些徐州的州县志之后,也可以了解到。 徐州每一次洪水泛滥,都是因为王朝末年,国家动荡,官员腐朽,各种原因导致长期没有疏通河道。 从上游冲击过来的泥沙,使得河道逐渐升高。 等到河道高到一定程度,几场暴雨就会导致水流漫过河堤,造成洪涝。 河道高过河堤之后,水流自然就会往低处流,冲出新的河道,也就是黄河经常改道的原因。 简单的疏通一下,当然可以解一时之患。 应付的修一修,只要上游不发大水的情况下,大部分官员都可以保证在自己的任期不出问题。 但盛长柏既然要修,当然还是希望修一次能多顶上个几十年。 每一次大动干戈的治理水患,都是一次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州里的财政和民众,明显经不起这样的频繁投入。 等盛长柏定下初步方案之后,顾廷烨也剿匪回来,回到了州衙所在的彭城。 “则诚,可有曼娘和昌哥儿的消息?” 顾廷烨回来之后,还是急着惦记朱曼娘和儿子。 要说顾廷烨现在有多急曼娘那不可能,如果单是一个朱曼娘跑了的话,顾廷烨可能都不会在意这个事。 顾廷烨对自己私生子的态度还不错,有几分真爱,在这个年代跟顾廷烨一样,这样放不下一个私生子的少有。 顾廷烨也不是年纪大了,没有了生孩子的希望。 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顾廷烨回家找荣飞燕,可能新的儿子都造出来了。 “还没有消息,但是我已经给上下游的州县发文,请他们协助寻人。” 盛长柏自己的影响力,也只能影响到附近的州县。 其他更远的地区,盛长柏发文过去,也不会有什么人给面子帮忙。 盛长柏还是路子走了快了一点,关系亲近的一些的同年,都还没有在官场上崭露头角,还借不上什么力。 “多谢相助。”顾廷烨抱拳施礼道。 人经过打击确实会得到成长,经过汴梁那么多事之后,顾廷烨明显稳重了不少。 “咱们之间何必谢来谢去如此客气,你也帮我们徐州清除掉了匪患,我是不是同样要多谢一下仲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