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在汴梁就是空耗时间,什么事情干不成。 不参与两党相争,也要整天小心着不被波及池鱼。 …… 汴梁的事情距离徐州挺远,邕王、兖王毕竟都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储君,触手没那么长,争夺的是朝堂的声势,汴梁城内的权利,波及不到地方。 盛长柏除了对朝廷上的局势,多了几分关注。 多留意一下汴梁方向传来的消息之外,还是忙着自己本来再做的事情。 还是继续修河渠,去年冬主要是疏通了一部分的河道。 年后主要就是在修水渠,方便耕地灌溉,先让这些百姓,不管是乡绅大户,还是普通的自耕农,得到一些好处。 等到今年冬的时候,才会更乐意,更卖力的干活。 天气稍微暖了一些之后,盛长柏也开始种起了土豆。 一共就五斤的土豆,也没必要去庄子特意种植。 盛长柏把宅里的花园铲了一片,就足够种下这几斤土豆。 虽然土豆的产量挺高,但是就这么一点基础。 就是一年可以种上两季,想要推广出规模,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盛长柏还没有二十,够年轻,有时间,等得起,不着急。 盛长柏到徐州上任,也有小一年的时间,基本理顺了徐州城的各项事物。 处于一个工作最顺手的时期,以后的工作,就是做好监督,让徐州城按着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发展就行。 稳定了之后,徐州算是进入到一个安心种田,积蓄力量的阶段。 盛长本来想着可以在徐州安心耕耘一段时间。 只是没想到时间刚过了六月,盛长柏给朝廷多交了两层的夏税上去了之后。 徐州的夏税能多交两层,一成是良种的功劳,一成是兴修水利水渠的功劳。 徐州的农业还不算到达巅峰,就是单纯的在徐州修水渠,水车,开荒田,也有挺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盛长柏为朝廷好好治理着徐州,想着能安心在外,躲过皇权交替这个混乱时期的时候。 没想到遭受到了汴梁的“背刺”,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盛长柏接到了朝堂的旨意,让盛长柏回京述职,令有任用。 而且催的时间挺急,通判这职位,也不算一个必备常设职位。 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用来监督,制衡知州而设的。 没有了通判,也完全不影响州衙的运转。 盛长柏都不用等新通判上任,就要尽快的回返汴梁。 给盛长柏留出处理后事的时间都不多。 公事上没有太多需要交接的,盛长柏手头上本就没有还在做的事情。 就是把自己对徐州的水利规划,留给了黄知州。 黄知州如果愿意按着盛长柏的规划,继续施工的话,当然最好。 不愿意麻烦的话,问题也不大,盛长柏去年带着几万的役夫,忙活了几个月。 也不是白忙,在不遇特别异常的天气,下特别大的暴雨,发大水的情况下,也足够保证徐州二十年没有水患的困扰。 有二十年时间,也足够盛长柏爬到高位,有影响力让这份规划,继续下去。 盛长柏要离任,回返汴京,需要处理的私人事务,不算太多。 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