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贵几十年,蛰伏几十年,才是大多数世家大族的生存之道。 所以大周朝的高官,才喜欢培养自己的女婿。 好多数高官,都是出身大族,家族子嗣人口众多。 每一代都有大几十,甚至上百的子弟,真不是家族没有出息的子弟,才一个个都去培养外人。 按着世家大族生存之道的话,王家舅父这个王家家主,其实各方面还是挺合格的。 “我们也尽量的帮姐姐家。” 王若弗平常咋咋呼呼,在家里的时候挺凶,但是和自己老母亲也硬不起来。 王若弗蛮横了这么多年的底气,就是来自于王家,跟王家当然横不起来。 “柏哥儿,你怎么说?” 大儿子,小女儿表完态之后,老太太又点名了盛长柏。 大概还是盛长柏已经做官,还有得力的岳家,有自己政治资源的原因。 “老太太,康家这个局面,想要重振家声,中兴家族,也只能放在下一代身上了。等晋哥有了儿子,要进学的时候,我可以帮着举荐一家好点的书院。” 也是想着王家对盛家恩情太大,盛长柏没有敷衍老太太。 真的提出了一个切实的方法,康家这两代的人都被康姨夫废了。 想要翻身,也只能寄托在下一代,时间其实也不长。 有个二十年时间,下一代也就该参加科举了。 只要出一个名次不错的进士,康家声势直接可以恢复大半。 康家也不至于撑不过去二十年,说康家没钱,也是在相对来说。 如果康家不去用钱走人情想派官,也不去虚荣,去维持超出自家实力的体面。 康家还是要比一些乡绅地主有钱的。 维持不了奢侈的生活,维持一个富足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安分过日子的话,康家的产业,完全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没有真的需要接济的程度。 接济了也不过是供着康家两口子骄奢淫逸。 “唉…你们散了吧。”看着盛长柏没有承诺,老太太心累,叹了一口气,摆手开始赶人。 “那母亲你早些歇息,一路上也着实辛苦了,过几日我们再来看你。”王若弗回道。 许久不见,老太太就给王若弗来了这么一出,完全没母女情深,王若弗也是挺失望的。 王舅父的工作安排就没下来的那么快了,政治生涯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这次回京,差不多也就调到了二线,不会给什么重要差遣。 大概就是朝廷看着老太师,王舅父也为朝廷忙了一辈子的分上,给提拔一级,在二线待一些时间,得一个体面的退休。 这种政治制度,后世也是很好继承了下来。 忙完了这些,这个治平元年就过去了,年号之中,政治清明,天下安定的寓意,看不出来太多。 真要算的话,可能是赵宗全,太后借着逆王案,清洗了不少朝臣。 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怠政,腐败的情况,确实有收敛一些。 总体行政效率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多提高。 过年的时候,桓王和顾廷烨两个,在外巡盐。 真的没能回来,盛长柏把蓉姐儿,接回了自己家过年。 这孩子其实还是不错的,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