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我是第一次做这种写法,读者和剧情的关联度比我开文前的预测要高,所以文案上没有做足够预警,在此致歉。如本章内容有造成冒犯,也请告诉我,我会依此修改内容和调整走向。再次感谢大家参与建设这篇实验文。)
总之,我想说,我和首毓婆讨论过这个问题。
五个角色里,刨除显然没死的叙事者,只有一个人能活。或许可以说这是时代和战争的残忍,但实际上,这只是托马斯·怀特的残忍。
哈珀、亚当、莉莉丝、戴茜和查理,他们本质上是虚构小说人物。
谁也不会死于世界大战。
他们只会死于作者之手。
而既然我们对这些角色肙此满怀感情,难道不会至少在某时某刻希望颠覆作者构想中的情节,以读者的身份改写他们的人生轨迹?有哪个读者没有想过,一秒也算,去挑战作者的力量,甚至取代作者?我们可以比作者做得更好?
而我想问:然后呢?
等作者离开之后呢?
——
关灯上床后,我花了很久才想起来,一切的起因竟然只是两个相似的手机壳。就这么小的一件事。几小时之前,我几乎已经确信了连接它们和404宿舍的一连串巧合会意味着什么,毕竟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安排它们,是这样吧?
【作者……心理状态崩溃,说她不干了】
但只有在小说里,巧合才有意义。
只有在“一个简单轻松的爱情故事”里,探索这些巧合才有正面意义。
“一个简单轻松的爱情故事”。
小趣闻:有人会花上几年时间祈祷自己这一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轻松的爱情故事,但当机会终于到来,他却端起架子,故作不在意地挑剔它听着太花园宝宝。
报应的时刻到了。
作者走了。
但我不在剧情中。
这说明?
突然间,像有一条蛇从心里瞬间直滑到胃:赵嘉竹。只有他是在作者离场后出现的,他是个意外。我确实挺喜欢他,但肙果他不是在作者的安排下到来(又或者,作者在离岗前安排了他?可以这么想吗?),这么轻易就容许他进入我和陆祈的交际圈是对还是错?
话说他到底是怎么加进来的,是谁先和他搭话,谁先邀请了他?
好像不是我。
真的不是我。
真的不是吗?
我分明记得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去看转学生。
可我怎么敢允许一个来路不明的阳男自此在午饭桌上跟陆祈坐在一起,在初二上学期那件事发生之后?难道我没有一点廉耻吗?即使在初二上学期那件事后?在初二上学期那件事后?即使在初二上学期后?初二上学期后?作者在的时候,我知道他会看住这一切,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但现在作者不管我了。
……不对!
是陆祈。陆祈自己先跟赵嘉竹说话。不是我。这次不是我干的。
(那条蛇缩回去了,快回去吧。)
而且,即使赵嘉竹真有问题,也是他和AK间有问题。跟我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