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狗也欺软怕硬,看他们人多势众,只远远龇牙狂吠,不敢冲过来咬人。 尚用之对这里很熟,下午已派随从过来准备。他们自带酒水,在村中燃起篝火,村民提篮装饭过来。 随行之人,有会曲艺者,还唱起俚曲助兴。 吃过饭菜,已晚上八点多了,居然并未结束行程,蔡怿又带着朱铭去夜游漓江。 这些桂州官员,可真特么会享受。 他们早已准备好画舫,船上还有本地名妓,诸多学生挤在舱内,就连那些太学生都欢快起来。 游山玩水,总能让人忘记忧愁。 几坛老酒抱出来,众人举杯宴饮,继而开始行酒令。 喝得半醉,蔡怿说道:“今日畅游,成功还未写诗。目下且写一首,我让人刻在岩壁上。” “对对对,”尚用之连忙附和,还得意洋洋道,“桂州附近岩壁,我已刻了六首诗。” 好意思说,在旅游景点刻字,换几百年后要交罚款的。 本地学生,只跟来几个,此时都看向朱铭。 他们早知道朱先生精于辞章,这几日也拜读了大作此刻都等着朱铭露一手。 就连唱曲的名妓,都投来期待目光。 朱铭说道:“不敢弗诸君好意且拿笔墨来。” 名妓立即起身研墨,捧来纸笔盈盈相望。 朱铭借着酒兴挥毫,也懒得大改,凑合着能用就行:“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入桂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妙哉!” 旁边之人,纷纷喝彩。 没人计较此时是晚冬,而非诗中的晚秋。 这写的是之前在村社吃饭,又夹杂朱铭的人生际遇,写情写景,虚实相合。 明面在埋怨村犬,其实在讽刺奸党。 范致明估计喝醉了,歪着身子说:“我却没那般洒脱,身为团练副使,拿着朝廷俸禄,还在受嗟来之食。” 蔡怿说道:“明日选一个好地方,便在七星山刻下此诗。” 朱铭今天耍得高兴,喝他个酩酊大醉,便在画舫里呼呼大睡。 翌日,返回书院,开始忙正事儿。 他要编写校规校纪,就是不准赌博之类,相对还算比较宽松,不会过多干预学生言行。 还有分班的事情,有一些未成年学生,朱铭不可能亲自授课。将他们编为初级班,让太学生轮流代课即可。 还有确定课表和科目,身体锻炼也不能耽搁。 薛道光传授的那套体术,当做体操让学生练习,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套。 每个班,由学生推选班长,每月轮值更换。还要推选学生会长,协助管理学校。这些安排,在太学里也有,并非朱铭拍脑袋想出来的。 富户捐赠的财物,皆由学生们来管,朱铭并不收为己用。 甚至连学校的伙食,也不打算请厨子,由学生轮流煮饭做菜。朱铭和学生们的随从,可以帮着打下手,愿意读书的也能来听课。 师生共同治校,学风非常自由,注重劳动实践,平时还要帮忙种地。 转眼便到了除夕,朱铭与学生们一起过年。 桂州也有元宵灯会,蔡怿那帮子官员,硬拉着朱铭去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