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辈。 他的信徒可不止这几百人,已经遍布武陵县,甚至在洞庭湖周边开了多个分坛。 许多底层吏员也来入教,官府消息他随时能获得。 士绅商贾都知道钟相的存在,甚至历任县官也明白,但根本不敢对钟相下手。特别是方腊起义之后,县官都吓傻了,只能假装看不到,祈求别在自己任期内造反。 而表面上,钟相组建的只是互助会——乡社。 农民随便交点钱粮就能入会,社内实行互助共济。遇到官府盘剥时,钟相负责去交涉,尽量让官吏少收点,然后拿出社内资金,帮助有困难的会员渡过难关。 社内资金不够,就让有钱的会员捐赠一些,甚至还会找士绅商贾募捐。 受钟相影响的乡村,百姓明显过得更好,倒是跟大明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待教徒散去,钟子昂低声禀报:“爹,刚收到消息,方腊部将方七佛,已在南边占据三州之地。” 钟相说道:“暴宋气数未尽,方腊闹出恁大动静,一年半载也败亡了。咱们不能轻易发动,须得静观时局变化。你带着一些师兄弟,今年去岳州数县传教。官府横征暴敛,正是传教的大好时机。” 钟子昂说:“孩儿明白。” 钟相叮嘱道:“须得小心一些,莫要惊动官府,咱在岳州那边没有根基。” 就在钟相讲法之地以东十余里,十四岁的杨太正在商船上做工。他还不叫杨幺,那是造反之后的外号。 杨太读过两年私塾,家贫辍学,被父亲安排到商船上帮工。 “免夫钱有着落了!”族兄杨钦欢喜跑来。 他们两个年记虽小,但既然在商船打工,也得乖乖交钱才行。 杨太问道:“哪来的钱?” 杨钦说道:“自己出一些,社里帮一些,再跟官府谈谈就够了。” “真个有用啊?”杨太惊喜道。 他们两兄弟,都是被父母拉着入教的,平时忙着干活也没听人讲法。 经历此事,杨太对摩尼教有了认同感。 当晚,他跟杨钦两兄弟,就摸黑下船去听坛主讲法。 杨太毕竟读过两年书,听得各种教义,比寻常信众理解更深。他幻想着那个没有压迫和苦难的光明之国,回到船上彻夜不眠,翻来覆去怎也睡不着。 均贫富,等贵贱,多好的日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