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咱们去城北看看!” 几个人离开烟雨江南,来到了城北。 应天商会新的总部大楼在这里,后面就是商贸城,眼下已经收尾,外面装饰的特别漂亮。 地是混泥土地,走起来坚硬又平稳。 寒冬腊月的,旁边的苗圃里还盛开着花,让人心情都好了。 而营销中心外面已经站满了人。 “给我来一套铺子,我要最大的!” “我,我要三套,全款!” 他们挥舞着银子,恨不得用银子砸死营销中心的人。 他们很清楚,未来城北才是中心,在这里卖下铺子,不亏的。 邓奴看着那一排长龙,都惊着了,“铺子不要银子?” 几个人都是咂舌,“这么多铺子,要是全部卖完,得卖多少银子?” 一个人指着一旁巨大的画布,“上面说了,一共有一千二百套,就算是二百两银子一套,那也要二十多万两银子!” “啧啧,我记得开发这一块,采用了几万两吧?就算是铸币都没有这么赚的!” “没想到啊,搞开发居然这么赚银子!” 众人心里都火热了起来,恨不得把这些人手里的银子全都搂过来。 这也更加坚定了邓奴内心的想法。 先抬高价格,然后赚一笔,在依葫芦画瓢,开发自己的商铺。 到时候,他们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一上午的时间,铺子就卖出了二百多套。 吴王府直接入账五万多两。 这就把前提大半的投入都赚回来了。 在大业都城搞房产开发,还是有搞头啊。 不过,一般人想学还真学不来。 没有应天商会这个引流器,这项目撑不起来。 类似学堂,医院,坊市,基础建设,都只是加分项。 大业文盲高的可怕,你奢望他们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 别想了。 学区房在大业根本就没有搞头。 这里可是城北。 有钱的人的孩子,都在私塾上课,先生都是有名气的。 要不就是请的私人先生。 大业可不需要文凭,唯一的文凭就是科举。 其他人只是会写文看书,那不算什么。 街头给人写信的臭书生多的要命,啥也不是。 当然,这一块,朱钧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高薪聘请名师。 到时候把应天文学报搬过来,在请那些大儒过来座谈授课。 然后想办法说服老朱,联合礼部发文凭。 比如蒙学的孩子有蒙学证。 上完蒙学的孩子,有童生证。 就算没有考科举,只要进一步完成了学业,也有更高的文凭, 算是提高科举外就业吧。 没有考上秀才的文人,就是废物,所以得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才是。 也不是朱钧想要养韭菜收割,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做法,也算是推动社会进步了。 “殿下,下午接着卖吗?”沈冬儿问道。 这感觉太爽了,比抢银子还快。 “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