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凤阳文学报重点报道了这件事,李颜希连夜起草稿子,几乎还原了所有经过。 其中包括朱钧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解释。 他在文学报中说,“吴王的朱圣之学,已经大成,有了新的见地。” 这无疑就是在提高朱钧才华方面的能力。 报纸刊发后,凤阳大震,三日后,天下大震! 江南各地几乎都知道了朱钧和宋廉坐而论道的事情。 宋廉不仅输了,还输的很彻底。 而且,全天下都知道了吴王将作为会试的主考官。 有人觉得荒谬,可有的人,却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宋廉等人看着报纸,差点没再次气昏过去。 “好一个吴王,好你个李颜希!”宋廉恨得牙痒痒,“他们怎么不说藐视科举之事,怎么不说藐视文人之事? 老夫一定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魏关皱眉道:“眼下,陛下,太子都不见咱们,民间都笑话咱们,咱们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不足以和吴王对抗。 咱们得找一个地方,为自己发声! 李颜希掌握着报刊,就等于掌握了喉舌,有很多学子都订阅了,他的思想,他的观点,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 要不咱们也创办一个报刊? 以景廉兄的名声,必然可以让报刊名声大振。 咱们在借报刊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如何?” 宋廉眼前一亮,“这个办法不错。” “时间紧迫,来得及吗?”詹同皱眉,“而且,报纸很便宜,但是咱们没有那种印刷技术,若是刊行天下,要多少银子? 吴王是不可能把报纸印刷技术交出来的。” 闻言,宋廉也是一阵气馁。 的确,报刊不是那么好办的。 没有印刷技术,就不能快速的印刷报纸,没有造纸技术,就不能降低纸张的成本。 这些吴王府虽然没有大肆渲染,但是这技术却是传开了。 包括应天商会那些商贾,有做这方面生意的,都是从吴王府入手的材料,成本的确很低。 而且,报刊成立至今,据说还挺赚银子的。 李颜希就用赚的银子搞文学交流会,资助贫困学子,修建学堂,让家庭贫困的学子可以免费读书,这才博得了好大的名声。 连带着吴王府的名声都跟着好了起来。 “算了,现在时间紧迫,若是创办报刊,怕是来不及了!”宋廉紧锁眉头,“实在不行,咱们给那些老朋友写信,让他们一起帮忙宣传这件事,眼下还有月余时间,应该来得及。 若是能够让天下文人集体抵制,他吴王,就当不成这个主考官!” 魏关等人对视一眼,“我看行!” “就这么办吧,希望能够让陛下和太子回心转意!” 几个人也是被逼到没办法了,若是不能扭转口碑,那么他们几个人,必然会被一众文人嘲讽。 他宋廉,日后又有什么脸面继续在大本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