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齐尔哈朗来说,土城内的明军已经遭到了重创,不足为惧了。 相比之下,消灭眼前这支增援部队,更让他感到兴奋。 对方最多两千士卒,岂能抵挡自己两千精锐骑兵。 唰 他拔出战刀,朝着明军方阵的方向一指,喝道:“建州勇士们,消灭明军主力,拿下辽南的时候到了。” “冲上去,杀掉这些卑贱的尼康。” “杀” 两千多精锐骑兵,蜂拥而出。 数千战马发出的蹄声。 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唐学志主阵中,令旗舞动,只见四个方阵兵马调动。 最前方的盾兵,首先让开了位置。 每个方阵中,三门步兵炮被推上前去。 步兵子母炮。 门个母炮携带十个子炮。 子炮早已经填充好。 却并非唐学志首创。 子母炮在大明中期就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经唐学志加以改良后,携带更加方便,轮式步兵炮,当然是这个时代的首创。 加上鱼鹰精湛的铸炮技术,十个子炮,犹如后世的炮弹。 鞑子的兵峰越来越近了。 空气中也凝聚着紧张的气息。 这是步兵子母炮第一次参战。 士兵们难免有些紧张。 唐学志表面看似冷静,内心同样有过怀疑。 和鞑子进行野战。 面对两千骑兵,同时发起冲锋,在他的作战生涯中也同样是第一次遇到。 他非常想验证一下,兵力同等的情况下,以一支用近代军事思想训练出来的军队,是否有同当时号称东南亚最强军事集团一战的能力。 后世普遍认为,步兵对骑兵的优势,一直到速射武器的出现在得以扭转。 但是唐学志不这么认为,训练有素的火枪手,加上大炮和盾兵的辅助是完全有能力和应对骑兵集团冲锋的。 这一点其实在戚继光时代就已经印证了。 当年,戚继光镇守北疆,能让鞑靼人,十数年不敢南侵,正是因为他的部队掌握了正确的火器作战方式。 鞑子从二里外发起冲锋 很快就进入大炮射程 张大禄一直跟在唐学志身旁,看着两千多的鞑子骑兵,发起了集团冲锋。 弱小的心灵,难免瑟瑟发抖。 “将军,这是镶蓝旗的精锐,不可大意啊。” 出身东江的他,没少和这支部队打交道。 早在铁山时,他们就曾经和这支人马遭遇过。 当时是毛龙亲自领军,五千多东江士兵,面对一个甲喇的镶蓝骑兵,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他们一旦失去了城池作为依托,遇到鞑子强悍的骑兵,只有被消灭的命运。 就在他焦虑之时,却传来了唐学志的声音。 “开火” “轰,轰轰轰” 漆黑的炮口,发出一道道白色光芒。 散弹从炮口呼啸而出。 四个方阵,十二门火炮同时开火。 散弹席卷着沙尘,朝着鞑子骑兵横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