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大明的造船术以及没落了,在他眼里,西洋造船术已经甩了大明几个时代。 而眼前这些船,技术明显高于西洋船。 说是大明造的,他万万不肯相信。 想必,唐学志在和他开玩笑。 旁边的张寿,对海战并不懂,但是东江舰队,他也是知道的。 这只船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黄台吉从山东进攻的计划。 那些船已经代表了大明最先进的造船工艺。 但是那些船,在唐学志的战船面前,就像一个三岁小孩和一个壮汉的区别。 唐学志没有正面回答孙元化,而是请他们登船。 当孙元化来到战船上,踩着脚下的船甲板时,简直如履平地,没有丝毫的颠簸感觉。 看着宽敞的甲板上,收拾的井井有条,没有他想象中那种乱哄哄的景象。 眼神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进入鱼鹰战船炮舱,几十门二十四磅炮,赫然摆在他的眼前。 “这是,这是红衣大炮。” 孙元化没想到,孙丰当时描述的红衣大炮,真的存在。 其实他后来,也已经相信了孙丰的话。 只是,当他亲眼见到这些大时,还是感到非常的惊骇。 一艘船上二十门。 他颤抖的手,摸着这些漆黑的炮管,这光滑的流线,擦得发亮的炮声。 让他简直爱不惜手了。 比起明军锈迹斑斑的火炮,这些炮似乎多了一些神韵。 天呐 一船抵一城。 孙元化此时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的心情了。 只感觉,他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红衣大炮,搬到船上,那战力该有多大。 他没有想过,也不敢想。 只是觉得,自己号称大明的火器专家,在唐学志眼里,就像一个孩子那么的天真。 他花了四十多年才形成的火器体系,一下子被颠覆了。 从战船,到火枪,再到这些大炮,他是怎么做到的。 张寿只是露出了满脸的震撼,没有多言,因为有孙元化在,他也不便说什么。 眼神里羡慕外,更多的是深深的嫉妒。 凭什么好东西都是别的人。 这时,船舱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李大山从外面进来了。 “将军,圣旨到了。” 等他们从船上下来时,几名太监早已经在港口等候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唐学志的视线。 “卓公公” 唐学志没想到前来传旨的是小卓子,也赶紧上前招呼。 “呵呵呵” “大哥” “咱家跑了一圈,终于找到你们了。” 小卓子见到唐学志后,也满脸笑容:“咱家带着人赶到莱州,听说你们到了登州,只要带着兄弟们,赶来了,哎呦,这一路上啊,都是难民,可惨了。” 小卓子叫苦连天说了好些话,这才说道正事:“传皇上口谕.......” 待众人纷纷跪下后,小卓子念到:“闻爱卿,平定东江后,再赴登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