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6.第 126 章(2 / 3)

子可不便宜。

顿了顿,她站起身,稳住步态朝外走去。

“哟,新娘子出来啦,该拜别父母咯。”当着院子里客人的面,喜婆倒是不至于太刻薄,殷切地扶上祝慈的手臂,一路引着她到前堂。

正房里,饰演时家父母的演员也换上簇新的袍子,有些局促地坐在正中央。

祝慈顶着一头珠翠,跪坐在准备好的蒲团上,恪守礼节下拜。

父母照习俗叮嘱了她一番,无非是婚后要敬爱公婆、照顾丈夫,尽为人妻子的本分,这些教导她都听腻了,并没有往心里去。

只有在对上母亲复杂的眼神时,祝慈的表情才有了一丝波动。

喜婆在一旁催促着:“时辰到了,花轿已经在外面等着了,新娘子咱们动身吧。”

祝慈只好压下心中的不舍,起身朝外走去。

到了院里,阳光正好,走到门口的祝慈脚步一滞,眼中有脱离原生家庭的松快和对未来隐隐的担忧。

目光放在门外,稀稀拉拉的迎亲队伍和那顶一看就并不精致的小轿尽收眼底。

祝慈的心瞬间跌落谷底,表情麻木。

喜婆拿来盖头,不由分说罩在她头上,拽着她到轿门前,语气中有些不耐烦:“快点吧,夫家等着呢。”

在祝慈上轿之后,监视器处传来一声“Cut!”

为了保持演员情绪的连贯性,第一遍是一个跟着祝慈视角的长镜头,不过孙怀英沉思了一番,还是决定分开不同的机位拍摄。

最后,出门上轿这一段戏拍了整整一个白天,导演依然有一些地方不太满意,多数是演员配合上的问题。

孙怀英本就是个爱扣细节的导演,对于《沪商》他更是严苛了百倍,这也就意味着演员的精力会被压榨到底。

他并没有因为祝慈的演技就放松对她的要求,相反,祝慈的重拍次数一点都不比群演少。

因为孙怀英总觉得,祝慈还没有达到她的上限,而且很多时候祝慈的某些发挥还会给他新的灵感,不惜变动原有的想法。

不过受限于总的拍摄周期,他也不会一直揪着一段戏份不放,大概收录到足够多满意的镜头后就会过掉。

幸好祝慈年轻,身体素质不错,有精力陪着导演折腾,不然还真扛不住这么耗费体力和脑力的拍摄。

到了下午,是祝慈一个人在轿子里的独角戏,群演们可以暂时休息。

这里,是时珠云的一场重要哭戏。

她离开了这个束缚她十几年的家,有不舍、惶恐,更多的是轻松和未知,但王家人的态度让敏锐的她察觉到了前路坎坷。

轿子上这一小段路,是她为数不多的个人空间,她在这里思考前路,又为命运叹息。

祝慈从拿到剧本开始,就在不停推演时珠云的心境。

可是一坐进这个困守她的狭窄轿子,之前那些冷静的考量瞬间从她的脑海中消失不见。

此刻,她忘了那些烂熟于心的表演技巧,完全代入到了时珠云这个人,哪怕对面就是一个黑洞洞的摄影机,她也浑然忘我,心中的情绪满胀到快要溢出来。

这里又是一场没有一句台词的独角戏,全靠表情动作支撑。

祝慈的手指在触碰到轿帘的那一刻克制地回缩,她撩起盖头,嘴角带着微微的笑意,眼中却充满愁绪。

她轻轻地低头呼吸,好像将周围的空气一同抽离,悲凉感直击人心。

祝慈的动作和神态变化其实幅度很小,但就是那种自然而然的身体反应,在镜头的放大下有一种铺面而来要被溺毙的无力感。

祝慈现在被角色紧紧包裹,仿佛真的跨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