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家长们也安静下来。 “我姐姐说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在家读书一篇文一次性不读百遍,至少读三遍,小哥哥,我们读了一遍了,还有两遍,再来,一起来,‘离……’” 读完一遍诗,乐善没有急着翻页,而是再次重来。 徐侠客没有异议,也一起朗读。 他俩念到完首联,到第三句时,有好多小朋友也学过白乐天的《草》,跟着念,因小朋友学古诗《草》时只截取了前半段,所以小朋友只会念前四句,后四句就不会了。 不会后四句的小朋友们:“……” “妈妈,为什么我学的跟他们学的不一样?”有个小朋友拉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 “前面的四句通欲易懂,后面的四句比较深奥难懂一些,所以给小朋友们学习时只选了前四句,后四句等小朋友们长大一点,理解能力提高了再学。” 被问到的妈妈也很无奈,小朋友们学前四句是正常教学,一次性将一首诗全学完是超纲。 某位小朋友才豆丁点大,既然就将整首诗给学了,老师和家长是超纲教学,真不知该怀疑是在拔苗助长,还是说某个小朋友天赋异禀。 天赋异禀的乐善小朋友,和大眼睛小哥哥读完第二遍,再读第三遍,会前四句的小朋友也凑热闹。 读书声一阵高一阵低,还挺有意思。 小朋友们等着读书的两人再学其他诗,结果,小个子小朋友翻过了一页书,和大个子的小朋友在讨论作者作平和诗句的注释。 众小朋友心痒痒的,渐渐地围拢了过去,没敢靠徐侠客太近,都跑小乐善那边扎堆。 乐善和大眼睛小哥哥看了作者介绍和每句诗的注释,回头又重读了一遍,然后才翻页。 第二首又是大众熟悉的诗——《登鹳雀楼》。 这一下,有半数的小朋友都会,联合背读诗的声音也格外的响亮,热闹。 孩子们都扎堆凑热闹,也没小朋友玩玩具了,家长们与当保姆的医护人员也得以压力大减。 黎照坐在离小师弟不远的地方,默默观注,小师弟也具有感染力,因为他喜欢读书,也将小朋友们带偏。 他觉得吧,如果小师弟在医院呆上半个月,估计能将所有小朋友全引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正途,让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学习。 小师弟小归小,这点小场面还是能应付得过来的,黎照完全不担心小师弟怯场或受欺负。 乐善掌握着节奏,按以前学习和早读的进度看书,和大眼睛小哥哥不紧不慢的读书、看书,大眼睛小哥哥不懂的地方,他还会给讲解。 徐侠客读完了小学三年纪,本来该读四年纪时生病了便再没去学校,而小乐善虽然没去读小学,他实际已经在学初中的课程。 乐善年纪比徐侠客少好几岁,他懂得比徐侠客多,有时候自然也充当小老师解说一下作者的生平事迹。 他稚声稚气的在讲解,小朋友当在听故事一样的听得很认真,比听他们父母教育时更认真,让很多家长都忍不住打翻了醋坛子。 好在小乐善带的读物都是适合小朋友学习的,后面也是最简易的一些古诗,如《画》、《梅花》、《悯农二首》、《静夜思》、《游子吟》等。 因为都是最简单易懂的古诗,不管是上学的小朋友,还是没上学的小朋友,学起来容易,再加上小乐善将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和成诗的原因当故事讲,小朋友也有兴趣听。 原本的活动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