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州银行立法很仓促,很多州立银行在运营中存在很多隐患,杰克逊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认为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贷问题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杰克逊决定关闭第二合众国银行,作为毁掉合众国银行的策略的一部分,杰克逊从该银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转而存放在州立银行。 与此同时,美国又颁布实施了自由银行法。自由银行法允许最低资本金为10万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银行,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并且各州的申请手续也已大大简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而起,而草率地创办银行导致诈骗猖獗,银行业务品质低劣。 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的贷款,而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1836年,英国粮食减产,这一年的天气又湿又冷,不适合小麦生长,不过因为前面几年丰收,还不至于到要购买粮食进口的地步,麻烦的是此时是此刻议会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帕麦斯顿阁下的天下。 帕麦斯顿设法把“泰晤士报”的某些有影响的人物拉到内阁中来担任次要的职位,并且把另一些人接纳到自己的社交圈子里,予以安慰。从这个时候起,“泰晤士报”在不列颠帝国对外政策方面的活动就完全是为了制造符合于帕麦斯顿勋爵的对外政策的舆论。“泰晤士报”必须为帕麦斯顿勋爵想做的事准备舆论,并且强使舆论赞同他已经做的事。 在讨论美国问题时,该报竭尽全力使英国人和美国人互相反对。不过它这样做既不是由于同情英国的棉纺织业巨头,也不是由于关心英国的任何现实利益或可能的利益。 他爱军舰,尤其是爱能打到东方去的军舰,印花税是1712年英国实施的一种对报纸的征税,目的是增加国家收入以及与反对派报刊作斗争。印花税使报纸成本猛涨,限制了报纸的传播,使得广大群众读不起报,1836年议会降低印花税,于是读报变得便宜了。 1839年英国议会发表了一本蓝皮书,内载关于英国—波斯和英国—阿富汗的关系的外交文件,其中包括英国在喀布尔的代表亚·白恩士的有关英国—阿富汗战争的信件。这些信件是被外交部别有用心地挑选和伪造过的,目的是掩盖英国在发动战争方面所起的挑拨作用。 1836年中国开始讨论禁烟问题。 也是在那一年印度和中国协会成立,聚集了109家与侵略印度和中国有关的大公司,包括进出口贸易、航运、金融等各界巨头。该协会经常与英国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外交部保持联系,提供书面或口头情报,督促英国政府加紧侵略中国。 英国的资金停止量化宽松政策,杰克逊应对土地投机的做法是将投机活动拦腰截断。他将《铸币流通令》作为一个行政命令签署,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以后购买土地都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 资金链断了,大量土地投机者发现自己手里土地持有量根本承受不了,1836年秋末泡沫破裂,公共土地投机全面停滞,伊利诺伊州的土地曾经每亩10美元,后来跌到3美元,美国金融机构变得摇摇欲坠。 很多英国投资人的利益受损,这个时候拯救美国的只有英国,继续使用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所谓的QE。 很多报纸谴责英国银行的黄金保护措施,但泰晤士报没有发声,他们是丘比特阁下的“奴隶”,他们给的理由也很好,从1836年开始英国粮食一直歉收,1839年小麦价格高出了80%,平民饭都快吃不起了还买什么衣服,很多英国纺织厂不得不减产,这也导致棉花的需求量变少,从每磅15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