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对方的时机,既然不能杀了慕容复,那就只能极力拉拢对方了。 而联姻显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想到这,徽宗也不再装腔作势。 “韩相觉得燕王如何?” 韩忠彦道:“燕王公忠体国,对官家诚可昭日月,乃是我大宋之幸,万民之福。” 徽宗虽听着有些别扭,但也没有多想,继续问道:“燕王确实了得,文可定国,武可安邦,实乃我大宋的福报,韩相觉得,朕若为燕王和长公主指婚,可否延我大宋磐石之安?” 韩忠彦道:“官家施恩越重,将来战止,我大宋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景,只要有此人在,我大宋边境便无人敢犯!” 徽宗颔首道:“既然韩相也有此意,那便拟旨,明日宣召吧!” “臣领旨!” 韩忠彦驾轻就熟地在一旁拟好一份御诏,让徽宗看过后,此事便定了下来。 等他离开皇宫时,早已过了夜半子时,而在殿外,长公主的贴身宫女却依旧在等候消息。 韩忠彦道:“还请回禀长公主,静候明日佳音便是!” 那宫女闻言,躬身谢过后,便忙不迭地跑回去通知主子了! 韩忠彦离宫不久,慕容复也得知了宫内发生的一切。 “最难消受美人恩,这一世的情债注定难还了!” 慕容复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娶一位大宋公主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也仅仅是对当下有利而已。 一夜无话,次日慕容复随百官上早朝。 朝堂之上,徽宗先是让内侍官宣读慕容复率的功绩和封赏,随后便是对他此次调令的安排。 徽宗在韩忠彦的进言下,将前军大权全部交给了慕容复掌管,只要他前往北境主帅军营中,拿着徽宗的圣旨,即可从种师道手中获得兵符。 正事商定后,徽宗又跟韩忠彦一唱一和,当着百官面前,替慕容复和徐国长公主指婚。 由于慕容复即刻便要赶往前线军营的缘故,婚期也十分仓促的定在了三日后。 这则消息一出,整个汴京城都沸腾了,百姓敲锣打鼓地奔走相告,家家贴着喜幛对联,好不热闹。 而在皇宫中得知这个消息的长公主,也迫不及待地将消息告诉了母亲。 朱氏如今已成了太皇太妃,因当年慕容复离京后,李清照为她调理得当,时至今日已延寿七年,仍然红光满面,未有衰老之相。 “小七,你当真不悔么?他毕竟是有了妻室之人……” 朱氏看着满心喜悦的女儿,语气说不出的复杂道。 “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哪怕是一天,一个时辰,一刻,也已胜过我朝暮相思,苦了余生。” “悔之一字,女儿不曾想过!” 长公主能明白娘亲的苦心,但她已经下定决心,纵使前路是万丈深渊,也会奋不顾身地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