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 几天之后,赵匡胤甚至不惜在一个大雪之夜找到了赵普,真诚地道:“唐朝的两税法,明显已经不适合再用了,然而税法毕竟乃国本之本,应该如何才能调整呢?” 赵普闻言,本来还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是想起什么突然又给闭上了,忍不住又无奈苦笑道:“钱这方面的事情,只怕朝中再也找不到比秦王殿下更明白的了,官家何不去问秦王?” “哎~国本之策,自然是要去问他的,只是在问他之前,我还是希望能有个框架,有个草案,毕竟……哎~” 毕竟,自己之所以这么急着要搞税务,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限制商行。 商行太有钱了,赵匡胤发现自己已经几乎没什么手段能限制自己的这个好三弟了,这不,都敢跟自己逼宫了。 明年,商行涉足制盐业务,这都已经在明着抢盐铁司的饭碗了,到时候朝廷的岁入一定会更少,商行的利润一定会更多,是,这当然也可以看做是左手倒右手,但商行毕竟是几乎独立于朝廷之外的,这当然不止那些文官会如临大敌,就算是赵匡胤,肯定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痛快啊。 再这么过几年,我以后想使钱怕不是还得看你这商行的脸色了? 他当然知道赵光美才是这方面最牛的,大宋经济学家谁不知道啊,有事儿没事儿还会给三司上课,薛居正甚至都跟他执师生之礼。 不过这限制赵光美的事儿,还要去找赵光美去出主意,做主策,这多少也是有点过分了,就算他相信赵光美没有私心,可他赵匡胤不要面子的么? 当然了,国本之策,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所以这政策正式出台之前,肯定无论如何还是要让赵光美看的,说白了,赵匡胤来找赵普,就是来找他打个草稿,正文部分肯定还是要让赵光美写的,说白了,抛砖引玉呗。 赵普自然也明白这个意思,一时间脸色可不好看了。 毕竟,谁愿意当个砖呢? “这……官家,您知道,秦王殿下最近在忙着干什么么?” “嗯?他不是忙着在边郡开分行,给驻外禁军分福利呢么?” 赵普道:“那只是花钱的事儿,对商行来说,赚钱,才是正事。” 赵匡胤闻言不禁皱眉,心里头又是忍不住一阵阵的闹心。 商行这一点非常不好,因为这东西完全不在朝廷的官僚体系之内,所以商行跟他这个皇帝之间并没有常设的一个监管,一个上呈下达的手段,也就是除非他主动问,否则商行干什么谁儿如果不跟他汇报的话,他真的就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他儿子是商行的股东,这背后一直是杜太后在帮衬着大孙子的,不过…… 哎~ 商行实在是太邪门了,特别特别邪门的那种,你看这里头的这些个股东,明明全是亲弟弟,亲儿子,结拜兄弟,亲妈,旧部,这明明怎么看都应该是咱的嫡系力量啊。 可包括赵德昭在内,商行的事儿,只要自己不主动去问,绝对没有人会主动跟自己说半个字,当然,他要是问了那肯定也不会有人跟他隐瞒,可他毕竟不可能天天主动去问吧? 这些股东,有意无意的,好像都在自觉的,保持着商行董事会的独立性,有意无意的不让自己这个当皇帝的插手其中,而且到目前为止他对商行能做的好像也就是问问,甚至是想要安插几个自己人都会被软钉子给碰回来。 这感觉让他很不爽,或者说是很奇怪,因为商行真的是他自己家的产业,赵德昭手里的那一成股份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