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此成为名正言顺的天下狐主。 老道士神色磊落洒然,抚须笑道:“没什么可惜的,无非是有心人输给有心人,不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桃芽听得迷迷糊糊,不过“有心人”这个说法,在今天之前,她只听说过一次,记忆深刻。 记得那次是魏爷爷说她跟送信少年一样,都是有心人。 魏本源笑道:“世间福缘有大小,刚刚好才是最好。桃芽丫头有今天的造化,足够了,以后大道成就的高低,只需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了。” 道祖三千言中,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之语。而亚圣也曾有类似“不失其赤子之心者是谓大人”的说法。 白裳问道:“师兄是怎么恢复记忆的?” 魏本源微笑道:“山中炼丹无别事,炼着炼着就记起来了。 白裳哑然失笑,同出一脉的师兄弟见面,怎么还这么见外。 魏氏家主魏本源,是“小我”。“真我”是真名王旻、道号伯阳的上古得道真人。 一如目盲道士贾晟,车夫白忙,书生陈浊流,先后三人,就皆是斩龙之人陈清流的“小我”。 但是王旻与陈清流又有一些差异,道士之小我,反而有可能是大人。真身之真我,却可能是小人。 作为三山九侯先生的不记名弟子之一,道士王旻。相传这位喜好持戒游五都的得道高真,曾奉师尊法旨,出海访仙。 只是曾与邹子有过一场论道,输了,立志于不囿于阴阳五行的王旻,输得一塌糊涂,就此人身道心皆深陷泥泞,不可自拔。 山巅论道,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凶险程度远胜大修士间看似搏命的斗法厮杀。 输掉那场论道的代价,就是道士王旻不得不留在骊珠洞天内,生生世世,画地为牢。 魏本源感叹道:“其实不算白走这一遭,红尘滚滚之中,修真潜灵,养志虚无,抱朴守素,唯道是从。” 白裳笑道:“果然炼丹画符都不如练剑。” 魏本源瞪眼道:“怎么跟师兄说话呢。” 白裳说道:“都是不记名的。” 魏本源问道:“会不会后悔当年离开家乡?” 白裳摇头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能不上赌桌就别上。” 魏本源点点头,拉着白裳一起走入书房,一张异常宽大的桌案上边,堆满了竹制长条块,就像一条盘踞蜷缩的青色长蛇。 白裳瞥了一眼,很快就察觉到其中玄妙,竹块形制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刻满了不同的数字,从一到九百多。 白裳问道:“为何不是从一开始,按顺序排列?” 定睛再看,白裳终于可以确定,竹子上边的数字是错乱的,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魏本源抚须正色道:“这是青君师兄给我布置的一道难题,只有一个提示,师兄问我为何会偶尔会觉得某些场景似曾相识。” 白裳思量片刻,凝神盯着桌上密密麻麻的竹条,缓缓道:“青君师兄的意思,是说光阴长河的流逝,并非是单向的,所以也就谈不上顺流或是逆流了?假设每一片竹子都是不同时刻的某个我,一般人都会觉得今日之我是昨日之我的后续,明天之我是今天之我的承接,修道之人,胆子稍微再大一些,也不过是假定人生是一场逆流直上,倒翻书页。可如果按照青君师兄的解释,人生路程却是完全无序的,昨日之我可能与后天之我相互为邻,后天之我可能与前年某日之我是邻居?未卜先知一事,就说得通了。圣人所谓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