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瞅瞅承风的怂样,不禁乐了起来。 “贤侄莫要耍孩子脾气!你这段姻缘不知要羡煞多少贵族二郎,即便不体恤皇上的天恩,也该念着长公主殿下的深情才是啊!” 承风闻言顿时一震,暗自责骂自己不是东西。 不就这点小麻烦吗? 这都已经有了解决办法了,自己怎么还嫌烦了? 慕容承风啊,你飘了呀! “范伯伯教训的是,小子惭愧!” 承风恭恭敬敬地朝范质施了一礼,由衷地说道。范质笑着点点头,继续介绍周制婚礼的繁杂过程。 周礼不愧是礼仪之祖,光婚前礼就是讲究得不能再讲究了! 婚前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用在皇家更加繁琐。 纳采就是议婚,商讨两家的婚事,由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 虽说自己这婚事是赵匡胤金口玉言钦定的,但是过场还是必须要走一走的。 这见礼也十分讲究,王侯之家要用雁作为贽见礼物,寻常人家只能用羔羊、白鹅或者合欢、胶漆等寓意吉祥简单的物件作为贽礼。 雁出身高贵,以之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第一,大雁为候鸟,每年入秋南飞,春回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约,以此可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 第二,雁群行止有序,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头雁更是族群中最为强壮的,而幼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宋朝更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以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象征。 第三,大雁一生只有一个配偶,雌雄从一而终,除却生死断不中途相离,象征爱情的忠贞和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虽然纳采后来有所发展,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减而已。 纳采过后就是问名,即男方家征求女方家里同意后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回来後占卜决断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周礼的问名一般是男方索要女方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信息,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 古代的正式场合男子称名、女子称字。 一般女子婚后不再将名字示人,而以夫家姓置于本家姓前加氏为名,终其一生。 可见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也非同小可。 而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 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一般。 纳吉之后,婚姻才算正式确定。 再后面的纳征礼才是婚姻六礼的关键。 《仪礼·士昏礼》记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也就是说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聘礼。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制婚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实际的物质价值,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纳征过后便可请期,也就是定下成婚吉日的礼仪,一般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 而官家赐婚可没有这一说,日子早就定下了,和前面一样,也是走个过场而已。 然后就是婚前礼最后一步,迎亲! 男方父亲醮子,新郎接受父亲赐酒,一饮而尽后方可动身去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