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的狠吗?是比谁吹的到位!” 张祺适时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教育起两位同窗,拍马屁也是有学问的。 本来众人都还在惊叹于沈忆宸考中案首,结果被这几个活宝一搅和,变成了马屁吹捧交流大会。 面对这一幕,沈忆宸无奈摇了摇头,然后悄摸摸的从人群中退了出去。他本就不是喜好高调之人,现在更是感觉丢不起这个人了。 同时心里面隐隐有些后悔,自己那日想着收这群货成为小弟,日后在军中好有些武将人脉,这个决定到底有没有用。 就这么一群活宝官二代,来日真的可堪大用? 不过这一群活宝的言语,也带动了其他考生们的议论,注意力从县考取中名单,转移到了沈忆宸个人身上。 “这个沈忆宸名字很耳熟啊,好像在哪里听过。” 其中一名考生不断嘀咕着沈忆宸名字,总感觉莫名熟悉。 “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知从何而来。” 旁边一名学童应声附和,他也有同感。 “我想起来了,去年冬至诗会,有一名学童力压群雄,好像就叫做沈忆宸!” “没错,就是沈忆宸,果真才华横溢!” “犹记当时还有人取笑沈忆宸学童身份,现在看来,今日这案首称得上实至名归。” “确实如此。” 参加冬至诗会获得名气的好处,此刻开始显现出来了。这种提前点中为案首,要是放在往届县考,很容易引发一番争议。 但是放在沈忆宸身上,简直无可争议!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能以学童身份,力压一众秀才举人,拿下了冬至诗会唱曲名额,有谁敢放言自己能比沈忆宸更强? 当你的实力仅仅比竞争者高出那么一丢丢,会引发各种羡慕嫉妒恨。而当你的实力完全碾压竞争者,得到的只会是敬仰崇拜,现在沈忆宸就是如此! 随着到场考生越来越多,沈忆宸被点中为榜首的消息,自然也传播的越来越广。 昭文书院序进牌下,一群考生面色不善,目光死死盯着被围在人群当中的沈忆宸,其中就有差点被选中为榜首的徐东海。 “呵,不就是被点中为案首,看那副小人得志模样。” 其中一名学童心中不忿,忍不住出言讥讽了一句。 “还不是靠有个国公爷的爹,否则能被提前点中?” 另外一人附和道,按照惯例提前点中案首必有猫腻,沈忆宸身上最大的背景,自然就是成国公朱勇。 “当初抢下东海状元公弟子的名额,也是因为成国公的关系吧。” 本来徐东海面色还算正常,结果一听到这话,瞬间就变得有些难看了。 去年状元公林震来到昭文书院担任教授讲学,许多才子文人应声前往听课,并且不少人心中,还抱有拜林震为师的想法。 而这其中,呼声最大的就是徐东海。 以他兵部尚书徐琦堂侄的身份,加上本身才学出色,不出意外的林震也会卖这个面子,把他收为弟子。 但世上很多问题,恰恰就处在意外两字上,林震允许了徐东海去听他的讲学,却并没有答应收为弟子。给出的理由,就是自己不收学童为弟子,至少得考中功名才行。 本来这番拒绝理由也没问题,徐东海欣然接受,却没想到时隔不久在冬至诗会上,听闻了林震收沈忆宸为弟子的消息。 你明明说过不收学童为弟子,而沈忆宸也是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