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完整的堡垒长城体系。 真正被后世广为人知的九边防线,得到嘉靖年间才真正的完工。 宣府、大同都是如此,辽东堡垒的状态就更不用想。压根不是明末抗击女真的那种高城深池,更像是一座座小土城。毕竟从明太祖朱元章开始,明朝便始终保持着对蒙古的进攻态势,怎么可能用心建造城池防守? 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对鞑靼部的进攻,辽东边堡卫城会失守的如此之快。除了人数上的绝对差距外,没有足够的防御设施,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 甚至早期一些边堡卫所,看到有鞑靼骑兵前来进攻,还骁勇无比的选择出城野战,来展现大明骑兵的威严。 一面面盾牌在低矮的城墙上竖起,明晃晃的长矛从缝隙中顶出。城楼上的弓箭手,已经把羽箭握在手中,随时准备拉弦放箭。 哪怕敌我双方人数悬殊,哪怕一座孤城悬于东北广阔的平原,辽海卫的将士脸上依旧看不到任何恐惧的神情。 巅峰的王朝盛世,强大的不仅仅是国力跟财力,还有势不可挡的战意跟锐气。 一汉当五回,大明将士从未就没有把蒙古鞑虏放在眼中,开国接近百年只有明军饮马瀚海的份,追杀蒙古大汗远遁万里,哪有他们张狂的余地? 远处马蹄践踏起来的尘土越来越厚重,甚至是有着一种遮天盖日的压迫感。就算有着绝对的心里优势,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兵蛋子们,依旧下意识紧握住手中枪柄。 用力之大,让手背根根青筋暴起。 “放松点,别像个雏儿似的,一场仗得打很长时间,不要消耗过多体力。 站在身旁的老兵,看着新兵紧张模样,用着调侃语气宽慰了一句。 “王哥,这次蒙古鞑虏兵马甚多,我们能打赢吗?” 新兵松了松手上的枪柄,问出了那个新兵蛋子普遍会问的问题。 却没想到老兵吐了一口唾沫,满脸不屑的回道:“打仗输赢是靠人多的吗?” “远的不说,就正统九年老子跟随成国公出征,打蒙古人就跟杀鸡一样简单。” “只要稳住,就你小子能打三个!” 听到老兵这狂妄的话语,新兵有些怀疑自己是否能打三个。 不过带来的效果却很明显,至少城墙上新兵们听到这番话后,心中紧张情绪大减。 蒙古人这些年在大明的进攻下,好像确实不算什么强敌。 相比较士兵之间的调侃,城楼上的李达却满脸凝重盯着远方的蒙古军队,很快便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他们的前进方向,并不是朝着辽海卫的方向,更像是从旁边路过。莫非蒙古人猖狂到如此地步,放弃攻陷辽海卫,选择直扑辽东腹地掠夺? “张祺,我感觉有些不对劲,你眼力好看看蒙古人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达朝着身旁张祺问了一句,当年成国公府外院家塾,就属这小子书读的最少,保留了一副好视力。 “大哥,确实情况不对,蒙古人没有组建攻城的回回炮,他们好像没打算进攻辽海卫。” 很多人对于蒙古骑兵的刻板印象,就是他们只会骑射,没有足够的攻城文明。 事实上在蒙古帝国扩张期间,蒙古军队通过各地俘虏的帮助,拥有了攻城车、攻城塔、云梯、冲撞车、弩炮,乃至最为着名的投石机“回回炮”。 曾经无数号称“坚不可摧”的城堡,均被蒙古人给一一攻克。 到了北元时期,蒙古的工程器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