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破这种困境,就只能让景泰帝朱祁玉下令,任命自己总督辽东军务。 这样哪怕就算没有抽调福建卫所军,自己手中三万兵马,再加上辽东军剩余的四万多人,也有七八万的规模,占据着地利优势足以跟太师也先一战! 同样沉忆辰深知自己之前无召领军赴京的举动,对于皇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景泰帝朱祁玉不一定敢放权任命。那么只有成敬主动举荐,才能抵消皇帝心中的提防,全面掌管辽东大权。 辽东总督? 听着沉忆辰的请求,成敬脸上神情有些凝重。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职位,就拿靖远伯王骥举例,凌驾于数省官员之上,军政大权一手抓,彻彻底底的封疆大吏。 沉忆辰确实在议和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对于新君的忠诚,这也是当初成敬跟朱祁玉想要得到结果。但同样出现了一个无比矛盾的驳论,那就是这种“背主二心”的臣子,能永远的保证对当今皇帝的效忠吗? 不忠之人,掌控越大的权势,就是越大的隐患。 “事关重大,咱家不敢轻易做出保证,得看陛下的意思。” 成敬给出了一个棱模两可的回答,他需要回宫跟朱祁玉好好商议一番,分析出其中利弊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断。 “下官先行谢过成公公。” 沉忆辰当然明白成敬不可能当场打包票,能向朱祁玉举荐,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 “另外下官期望成公公能顺带向陛下转达一句话语,想要功垂史册成为一代明君,必须解决掉鞑虏这个心腹大患,让他们永远都无法踏足中原!” 这句话纯粹是一句场面话,沉忆辰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朱祁玉想要坐稳这个皇位,就得拿出足够的功绩成为救时之君,让百官臣服,让天下归心! 一旦有了众望所归,就算太上皇朱祁镇还活着,都无法对朱祁玉的皇位构成威胁。 沉忆辰相信以成敬的才智,他能听懂这背后的意思。 不出所料,当沉忆辰说出这句话后,成敬脸色数变。 最终他拱了拱手道:“咱家会把少司马的谏言传达给陛下。” “另外咱家不过四品内官监掌印,少司马乃三品兵部侍郎,上官身份愧不敢当,以后切莫如此称呼。” 成敬与王振跟喜宁这种权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涉足朝政是出于对朱祁玉的绝对忠诚,本身对权势跟财富的渴望并不大,更不会得意忘形的想要凌驾于朝廷大臣之上。 就算内官品阶天然要更“值钱”一些,类似于文官跟武将高低贵贱差别,大多数朝臣都在掌印太监面前自称下官,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不过这一次提醒,根本原因不在于一级的官衔差距,而是成敬侧面告诉沉忆辰,他未来的官衔会提升很大,再用下官自称不合适。 更直白一点说,成敬默认了沉忆辰即将成为辽东总督! “那本官就谢过成公公举荐!” 沉忆辰拱手致谢,言语态度依然恭敬,称呼却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改变。 某种意义上来说,圆滑跟世故仅仅是沉忆辰的“保护色”,骨子里面他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气节跟强硬。 达成于成敬的求助后,沉忆辰即刻下令让李瓒率领着部下前往大沽海防口。与此同时他给许逢原写了一封书信,让他把运输船队的水手跟船夫,全部征调到大明宝船上,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如何操控。 没办法,既然不能征调福建水师,沉忆辰就只能从民间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