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才知道是被他开除的徒弟泰山所打制,然后才说了一声有眼不识泰山。 这个可信度比较低,正史野史都没什么记载,很有可能是杜撰。 还有另一种说法,泰山原本是鲁班的亲儿子,鲁班常年在外面打工,十多年不回家,他儿子泰山就去工地找他。 找是找到了,正好鲁班在半空中上大梁,就问见到了,没夸,是说有点高了还是有点偏了,大致这个意思,结果围观的人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 然后就很巧,鲁班手中的工具突然掉下去了,正正好好砸在了泰山的脑袋上,直接将这个“质疑”他的孩子给砸死了。 一年后鲁班回到家中,他媳妇问他见没见到他儿子,也就是泰山,那时候鲁班才知道,自己砸死的是亲儿子。 等于是亲儿子跋山涉水去寻爹,老爹没来个爱的举高高,而是直接给他一榔头。 至于这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了,不过如果是真的话,鲁班不可能是失手砸死的,因为他干活的时候从不失手。 如果说这件事没有太多考证,那么在《墨子.公输》中,则详详细细记载了鲁班与墨子二人的斗法过程。 当年鲁班去了楚国后,先是造出了用于水战的“钩”与“拒”,从而让楚国打败了越人,并得到了楚惠王的重用。 之后鲁班发明了许多作战机关,其中就有改良后的云梯,攻城掠地无往不利,最后准备利用这种云梯攻打宋国。 为了阻止这场刀兵,墨子前往了楚国国都,当着楚惠王和许多人的面,与鲁班斗法,类似于沙盘演练。 就在大殿上,墨子当众解下身上的腰带,在地上围成城墙的模样,鲁班则是找来几根竹签当作云梯,展开了强势的攻城战。 鲁班先后使用了九种攻城方法,都被墨子用巧妙的手法一一化解KO,到最后,鲁班的“云梯”已经用尽,而墨子风轻云淡游刃有余,结局不言而喻,鲁班完败。 谁知输了的鲁班却来了句“我还有个办法可以赢”,大致意思就是我也不要脸了,直接弄死你或者给你关起来,没了你,宋国算个屁。 墨子说了,杀我没鸟用,我弟子带着我发明的各种技术前往了宋国,利用我的技术打造守城机关,楚国去了也没辙。 由此可见,鲁班的心胸实在不咋地,输了就输了,还想要直接掀桌子弄死墨子。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鲁班与墨子,分别善于实践与善于总结,墨子的强大体现在他出色的理论建构能力上,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墨子第一个提出了“力”的初步定义,并且提出杠杆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等理论。 反观鲁班,实际上并没有创造出什么经验的理论依据。 当然,要说器械制造水平,鲁班未必会输给墨子,在《墨子》的记载中,鲁班的发明要更加精巧,而墨子则更加注重实用。 抛开技术不谈,单从思想上来说,鲁班给墨子提鞋都不配。 鲁班为了帮助楚惠王吞并弱国,造出了威力巨大的云梯,却未想过一旦打起仗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士兵家破人亡。 再看墨子,一生推崇兼爱非攻,反对攻战,即便战,也是为了“爱”而战,首先考虑的是百姓。 鲁班和墨子可以说都懂技术,但鲁班仅仅是一个技术卓越的木匠,论思想墨子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上。 可惜,墨家终究是没落了,公输班后人至少还能当匠人,盖盖房子修修路什么的,也能将老祖宗的派位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