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赞叹声:“看来传言非虚,楚卿爱民之心果真是忠心可鉴,我大唐中兴有望矣! 唐帝柔声笑了起来,就听门外传来太监的唱喏声: “启禀皇上,鸿胪寺卿范仲请见?” “噢?想来是为宴请高丽国使臣一事?”唐帝看了看楚宁,柔声道,“无妨!你就听听!” “宣范仲觐见!” 海德旺长尖的声音又响起。 旋即,便有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衣着紫色官服,头带直脚乌纱幞头,款款走了进来。 只见此人身材略有些枯瘦,两道剑眉,让他显得十分精神,一看就是那种善于外交辞令的人。 这便是鸿胪寺卿范仲。 来到近前,范仲略略扫了一眼在场情况,随后躬身行过大礼: “臣范仲参见皇上!”说着,跪了下去。 “免礼!” “谢皇上!”一番见驾后,范仲直言开口道:“皇上,各国使臣来京皆已到齐,如今已在馆驿住下。” 唐帝点头赞许道:“好生安排人手,鸿胪寺要做好全权接待!” “回皇上,已安排人手接待!只是……” 范仲有些为难的表情,欲言又止。 唐帝哪里还猜不到,这是又要找自己要人了。 早在三个月前,范仲便上书说鸿胪寺缺人手,找皇上要人,可唐帝一时也并没有适合人手可派,只得留中不发。 此时听了范仲略显抱怨的语气,只得和颜开口道:“范卿可是有什么困难?” 范仲道:“鸿胪寺少卿已然空置半年,无事之时,倒无所谓,但如今,各国皆遣使来京。占城国和高丽国使臣此刻又来求见。微臣也无力分心,望皇上给微臣选派一人,接任少卿一职!” 唐帝当然明白范仲所言并非虚妄。 唐国自建国以来,便采取开明、开放的外交政策,用宽广的胸怀平等对待周边各个民族和国家。 如此一来,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国家纷纷主动向唐国示好,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周边诸蕃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诸蕃国的使者、商人、学者纷纷涌入内地,唐国朝廷为了表示大国之邦的热情好客之道,做好接待蕃客的工作便成为了鸿胪寺的重中之重。 若是平日里倒还好,可如今大唐朝廷颁发册书昭告天下,朝廷将为太后举办堂皇隆重的生日寿宴会。 届时,还将邀请诸国派驻京都的蕃客共襄盛事。 而在这些众多的蕃客当中,周边诸蕃国的使者属于重点接待对象,因为他们代表一个国家出使大唐,肩负着朝贡、和亲、求请、贸易、献捷等重任,他们们到达唐国以后的各类活动都要由鸿胪寺来负责安排。 可鸿胪寺少卿一职已经空闲半年,如今接待使臣是朝廷头等大事,确当以此事为要! 唐帝一时也是眉头紧锁。 突然,他看到楚宁,便有了一个主意,正想要考校此人是否真有能力。 于是唐帝指了指楚宁:“你看此人如何?” 范仲随手看了过去,见是一少年郎君,确实生的仪表堂堂,心中暗暗称许。 “嗯,此人仪表堂堂,又带有儒雅之风,确实不错!”范仲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敢问皇上,这是何人?” 唐帝颇为欢喜道:“此人便是青山县县令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