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读了许多兵书。可是面对如今这个局面他再一次陷入了茫然。 兵书上说军队死亡超过一成士气就会下降,超过三成就会士气崩溃导致溃逃,超过五成便是绝世精兵之间的战斗了…… 为什么现在的伤亡会是这样? 他喊过了一名士卒问道:“刚刚你们怕不怕?” “当然不……” “说实话!” “怕呀……可是怕能怎么样?高贵的将军都不害怕,我们这些低贱的士卒还能投降了不成?将军在前拼杀而士卒投降胡人?死了无颜见祖先啊……” “行了,回城休息吧,不会亏待你们的。”张郃随手将手中长枪扔过去,自顾自走向了受降城,边走边说,“赏你了。” 之前的大营是不能再守了,继续守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张郃来到受降城,拜见了各位将领后便去休息了。 太史慈解释过后徐荣也是一阵感叹,相比之下其他城池就好好上很多,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号角响过后丁零和坚昆迎来而来士气全面崩溃,打赢非常容易。 对此太史慈同样非常疑惑,其实鲜卑这次攻城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要集结兵力猛攻南城,解决掉张郃后未必不能攻破受降城。 毕竟受降城的守城火力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城和北城,南城和西城相对薄弱。 太史慈提出了建议,询问是否要加强两面城墙的防御。 徐荣闻言陷入了沉思,没曾想荀攸却直接问道:“子义,你觉得该不该增加?” 相较于荀攸,太史慈其实更了解荀彧。原本太史慈不怎么向回答荀攸的问题,不过碍于荀彧的印象,他还是回答:“末将认为意义不大。” “哦?说说看。” “鲜卑已经许久没有攻城,按照胡人那种弱肉强食的尊卑观念,这次必然不是为乌孙报仇。丁零和坚昆的战力暴增,也不可能是因为乌孙灭亡。此次鲜卑的行动不像是仓促而行的,倒像是准备了许久后的计划。胡人的主力是鲜卑和匈奴,既然是准备许久的计划,鲜卑行动了,匈奴不可能不动。匈奴的弓箭手要比鲜卑强上一些,这次鲜卑大费周章,很有可能是再为匈奴打掩护。末将认为……”M.. 太史慈越说表情越凝重,最后则希望去探查一下匈奴大营,看看匈奴人是否还在。 徐荣心中一惊,连忙准备派人去查探一番,却被荀攸阻止了,因为荀攸知道太史慈说的没错,匈奴人确实跑了。 对于匈奴人的离去荀攸一点儿也不意外,当他接管西城防务的时候就猜到了。 真正让他意外的是太史慈竟然能够猜到其中关结,看来王弋看人的水平依旧如故。 荀攸准备在这次事情结束之后就将徐荣和太史慈分开,两个有统帅才能的人聚在一起,早晚会因为理念不同产生激烈的矛盾。 “没有必要探查,这是一次机会。”荀攸分析道,“匈奴人不来,必定是在实行奸计。鲜卑人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受降城,只是因为担心伤亡过重。如今我们要做得就是派出一军直击匈奴大营,彻底摧毁匈奴的退路。经历了苦战,鲜卑人认为我们不会出击,匈奴也必定在营中设置了埋伏,用来蒙骗前去探查的斥候。今夜夜袭,一战可下大营!” 说实话,徐荣听完荀攸的分析有些难以置信,不过碍于荀攸的身份,他还是答应了荀攸,并且许诺亲自领兵前去。 然而荀攸再一次否定了徐荣的想法,并且十分自信的说道:“徐将军,无需你亲自前往,让子义将军前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