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上天也在为这对有情人送下祝福。 而先前祝英楼出了月老庙,丢下四九,一个人朝着着周边走了走,吹着晚风,突然有点想马文才了。可能是因为见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终于见上了面,情意绵绵的模样,让人心生羡慕之情吧。马文才应该是到了杭州了吧,他现在在做什么呢?思绪随着晚风飘远了。 最后,在夜幕降临前,祝英台跟梁山伯告了别,这次的离别跟上一次不同。 这次,两人约定了相见的日子,心中有了一个盼头。 因为见到了梁山伯,回到祝家后的祝英台心情一直很不错,她还叫银心去各个院子的丫鬟那打探,是不是捡到过一只纸鸢。 在月老庙的时候,梁山伯将纸鸢的事也托盘而出了。祝英台听了以后,只觉得他太傻。祝家那么大,纸鸢落到祝英台院子的概率并不高啊。当然同时内心也是甜蜜蜜的,有人愿意为了见到自己而做努力。 梁山伯和祝英台见面的事,除了祝英楼以及双方的主仆,没人知晓。 祝夫人见梁山伯不再上门,打探了一番,得知他已经离开上虞了,便以为他是放弃了。于是又开始着手安排祝英台的亲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相比整天被祝夫人催着的祝英台,祝英楼就轻松多了。她时常出门,寻找合适的店铺,准备发展自己的事业。 时间过得很快,仿佛昨天才刚离开书院,但实际却是一年过去了。 祝英楼的开店计划因为流民作乱而耽搁了。这几个月,不断有流民涌入上虞,祝英楼被下令不得随意外出。 而马文才领的是武官的职位,一直忙着带兵平乱,因此,两人的婚事往后延了。 祝英台那边,用绝食自残来逼迫祝家父母,最终,祝家父母打算给梁山伯一个机会,若一年内前来提亲,便同意这桩婚事,相对的,若没来。那一年后,祝英台就乖乖的听从安排,嫁人。 祝英台答应了,她期盼着梁山伯来提亲的那天。 原本以为只要等着一年之约就行,然而老天总是那么顽皮,爱给有情人设下困境。 梁山伯所任地,鄮县,出现了大批流民,引起了祸乱。 半年前,梁山伯到了鄮县,大开阔斧,发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帮助当地老百姓发展经济,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发展农具改革,浇灌农田,一切欣欣向荣。好不容易当地百姓刚过上安稳的日子,等待着粮食能丰收,但大批的流民开始涌入鄮县。 鄮县本就是一个小县城,也没有大量的兵力驻扎,除了县衙里的几个捕快能用。 “县令,这已经是今日的第三起流民与本地老百姓发生争执的事件了。” “县令,县衙的粮仓快见底了。”不断有流民抢夺老百姓的钱财和粮食,梁山伯只能用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穷苦百姓。 ...... 梁山伯看着下属一个个来报,无奈,他能想到的就是向祝英台救助,他知道祝家富裕,若能捐赠一批粮食,可度过眼前的难关,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地里的粮食能收割了,便可以。 同时也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求助信给他的上级,但迟迟得不到回音。 一开始进入鄮县的流民都是一些散的,没有组织。但后来,明显可以感受到来者不善。一股又一股的流民都是有人带头组织的,目标就是鄮县。 鄮县因为穷,所以兵力不足。流民也是挑软柿子捏,计划攻下鄮县,作为暂时休养生息之地,然后再往周边大的县城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