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入岳(2 / 4)

>
李怀贤抹了抹鬓角的汗水,长长叹了口气。

......

岳国燕京

岳国京都设于燕京,燕京人杰地灵,为关中腹地,容纳了岳国绝大多的产业,富庶繁华,人才济济,是岳国经济、文化中心。

城邑中车道四通,道路两侧建筑高耸,错落如犬牙,奇伟似山峦,复道甬道接连,行人异客随处可见,酒楼店肄,往来繁忙。

自南门至禁宫四十里,沿道种榆柳,松柏成行,按疏密夹栽元宝枫,中为御道,通泉流渠,长桥卧波,阑槛迤逦,腾龙跃凤。

一辆不打眼的马车缓行于疏阔平坦的青砖石道上,特地绕开了御道。

岳暻坐于车内,闭目休憩,与身自带的威严自重使他在多日的劳顿疲惫中依旧挺直脊背,优雅而清贵。

这一趟图璧边境之行已完美收官,岳暻已得到了他所需讯息,亦借此行收复了边陲之地多数依旧浮漂不定的人心。

夷狄之患,侵扰边境村民多时,御边军力确实不足,左支右绌,抢回军队的粮食又丢了百姓的牛羊,又有人暗中作祟,挑动民心,使军民之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对当朝继君产生不满。

他不是不愿遣兵卫增援御边,而是余孽未清,守京都为重。

夷狄虽猖狂,却未成势,且对方不求攻城略地,只求财宝金银粮食,他便将攘平夷狄置于次位,想着待时机一到,再亲自领兵前去。

边境兵马不足,军备匮缺,百姓苦于夷狄破守抢掠,不得安宁,当养尊处优的王带着军需辎重、粮草兵器踏临兵马荒乱、危险重重的边境时,军民皆惊,继而狂喜崇拜。

边境贫瘠苦寒,夷狄抢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岳暻不仅带去了供人民饱腹的粮草,还带去了无数皮货布匹使他们不再担心即将到来的严秋寒冬,更为他们分发了轻便的武器,还鼓励他们树勇者之魂,不分军民,见夷狄勇而杀之。

自然,轮不到百姓去杀敌,因为王上的身后,浩浩荡荡跟着数千被甲执锐的英勇精兵。

谁也没想到尊贵的王上竟于阵前亲自指挥作战,临敌阵前,丝毫不惧,在紧要关头持旗大呼。

顿时士气大涨,一鼓作气大败夷狄。

短短三日,逼退敌军数十里,还亲自掠马追击,杀敌无数,夷狄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众人才想起,王上幼时便被先王遣至西北边境戍守征战,行军练兵、作战谋划之能恐怕便是那时刻在骨血里了。

于是纷纷感激上天和已故的先王,让他们能得如此一位骁勇善战、以民为重的王上,再不记得从前因御边军队攘敌不力生出的怨懑不满。

岳暻是故意的,他知道人在心神俱疲,几近无望的时候,谁人朝他们投来一束光,谁便能成他们心中难以撼动的神祇。

所以他不惜以边境军队及百姓的伤亡及被掠财物粮食为代价,刻意拖延了一段时日,算准了时机携兵而至。

至于兵器辎重粮食等等,除从图璧得的那批,他命人从他的私库中调用,百姓只会以为他们的王上在国库空虚、兵马绌乏之际竟似妙手神仙般挪凑出了一支强兵和一批物资,更加称赞他贤能无双、精明强干。

此番凯旋而归,岳暻没有选择大张旗鼓回宫,而是低调回京准备颁赏御边将士,便是想固化自己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之名,如若乘势自矜,只会使沸反盈天,或可能适得其反。

岳暻缓缓睁开眼,拨开阻挡视线的窗帘,远远看到壮观肃穆的禁宫,心底涌出些恼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