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 聪慧的奴隶,他们平时频繁接触船员,已经能听懂汉语的大概意思。 郑王王仲策同时准备好建国的仪式。 他选择一个艳阳高照天下,正式举行建国大典。 郑王王仲策祭拜祖先,他在黄帝雕像下,接过大华皇帝赐予的圣旨和玉玺。 郑王王仲策冲着官员和移民,他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郑国成立了。 我们拿起枪,守护脚下的土地。 这片土地是我们及其子孙,永远的土地。” 他讲完话之后,亲手拿着铁锹,在金兰城的中心,挖出一个大坑。 郑王王仲策与他的大哥王伯诺,两人合抱一块石碑,把这个石碑竖立在坑内。 郑国的官员和百姓代表,他们双手捧起土,把这个石碑填埋。 石碑上用金色的漆,书写着郑国两个大字。 郑王王仲策在国碑下方,宣读着他对官员的奖赏,还有郑国的基本制度。 郑国时报这份郑国官方的报纸。 详细报道郑国建国大典还有国家制度的情况。 没有参加建国大典的百姓,他们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到信息。 移民们听到郑国成立的消息,他们顿时感觉到自己有根了。 他们不是漂泊在海外的游子,而是有着自己国家的人。 移民们了解国民等级制度,他竟然与国民拥有的财富密切相关。 哪怕是一名黑人,只要他能为国家捐款一万两黄金,那也能脱离奴隶,成为地位最低的三等国民。 郑国想要当官,除了科考之外,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捐献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一等国民。 国家每年会从一等国民之中,选拔一些人才成为官员。 郑国的国策就是重商,商人们除了军队无法染指外。 哪怕是兵工厂,商人都可以筹钱开办。 郑国除非明令禁止的产业,商人们都能自由开办这个产业。 郑王王仲策站在郑王宫中,观看着外面庆祝的百姓。 他低声呢喃道:“不知道这一步棋,走的到底对不对。 重视商人,郑国短时间内必然会迎来大发展。 但重商的国家今后怎么样?谁都无法预料。” 王伯诺听到兄弟的担忧,这项政策就是在他的建议下,郑国内阁经过数次讨论,这才形成的政策。 他出生鼓励道:“郑王,我国军队的实力没有辽国强,甚至是不如闽国。 哪怕是晋国,晋王李凤鸣也是军队出身,他在军中有着大量的人脉,可以招募一些军官作为军中骨干。 我们不想落后,必须要另辟蹊径。 我平时与很多商人接触,了解他们最担忧的情况。 那就是朝廷局势突变,他们的身家性命不保。 只要我们给予这些商人尊重,保证他们的安全感。 必然会有大量商人,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郑国发展。 这些商人的到来,能促进郑国高速发展。” 郑王王仲策表情纠结,他随后叹了一口气。 “希望如此!” ……………………………… 尼罗河畔的罗阳城,当它装上巨大的木质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