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建国渐渐发现了一丝不对劲。 开篇理论部分,完美无缺,连一点瑕疵也找不到..... 中篇一针见血地指出聚变技术应用的瓶颈所在,并且提出了石破天惊的观点! 读到这里,杨建国的心脏猛地剧烈跳动,整个人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杨老,您这是怎么了?” 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连忙一脸关切地询问。 “没事没事,我这是太激动了。” 杨建国情不自禁地摸了摸额头上的大汗,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这篇论文彻底折服! 其中的震惊感难以言述,不过杨建国能肯定,即便是科学院最为权威的几个院士,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水准! “不得了,要变天了......” 他右手发颤地握着鼠标,珍而重之地滑动着滚轮。 论文结尾,详细无遗地提供了聚变技术的全方位制造图纸,并且提供了充分成熟的理论支持。 杨建国暗中咋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将这篇论文上、中、下三部分拆解开发表,那么毫无疑问,它将收获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念至此,杨建国呼吸凝滞,他连忙反应过来,他遇上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了! “快,快去把院长喊来......不行,我血压上来了,你们赶紧去!” 杨建国捂着心脏,内心的激动已难以言表。 “院长和十几个院士正在开会,目前不太方便出来......” 身旁的工作人员面露难色,他们虽然不知道杨建国究竟看到了什么东西,但从他那副夸张的表情看来,这事多半不简单...... “还开个屁的会啊!改写全国老百姓,不,改写全人类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了!” “去把院长喊来!不能只有我一个老头子被吓得半死!” ...... 当天夜里十点半,国家科学院临时召开了一次最高行政级别的紧急会议。 出席会议的人除了以科学院院长李卫东为代表的一众科学家以外,还有两名匆匆赶来的上级领导。 这两位领导分别代表了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最高军事机构的话语权。 通常在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中,观众们能时不时地看到这两位的身影。 事实上,直到晚上十点,包括数学物理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外籍院士在内的三百多名院士,才算彻底地分析完苏晨投来的四篇学术论文。 最终,参与分析的所有院士一致得出肯定,分别是:理论肯定、技术肯定、应用肯定。 这个名叫苏晨的上京大学物理学学生投来四篇论文,代表了当下最前沿、最权威的科学界意见。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在场所有的科学家甚至会陷入唯物主义的自我否定中。 然而,除了这一点以外,苏晨在投稿附件中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留言,令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其实,我来自三十七年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