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又送粮食?老朽要带三个小子去县城,恐不能回来过年,这才想着先把年礼送过来,之前并未送过啊。” 老妇人大惊:“可昨日有个郎君说是受了云老爷所托,送了好些粮食过来,足够我们吃到明年年中了啊。” 其他人也连连点头。 云刚反应极快,惊呼道:“莫非是新县令唐大人?” “唐大人?”云良材的幺子云满讽刺道:“这年头居然还有当官的做好事不留名?” “休得胡言!”云良材呵斥小儿子,对老妇人说:“如若我儿没有猜错,昨日送粮食的人,应是新任县令唐大人。” 老妇人表情讪讪,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她们这些人的家没了,全是因为上任县令造的孽,因此对当官的都没有好印象。 当官的除了剥削老百姓,屁事都不会干。 然而昨日给她们送来粮食的人,竟也是当官的。 一群妇人突然间迷茫了。 这时,云良材感慨:“人有好坏之分,官也有好坏,如今清川县来了一位好官,是我们的福气啊!” “云老爷说得对,我们要谢谢唐大人。” 老妇人对身边人说着,随即来到院子里,朝着县城的方向,跪下来磕了三个头。 大院的其他妇人孩子也都跟着跪下磕头。 林玉儿心中无比震惊,昨天的叔叔竟然是县令大人?!! 离开大院后,云家父子四人驾着马车前往县城,出城时,遇到了郑昆师徒的马车。 云良材知道他们也是受唐大人所请,于是邀请他们结伴同行。 郑昆曾被云良材点拨过,因此对他十分尊敬,得知也是去县城,便一口答应了。 酉正时分,唐一璇才回到县衙。 崔氏得了消息,立刻带着食盒过来看她。 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她,独自出门,虽然有影六保护,但影六是男子,终有诸多不便。 东花厅里,唐一璇吃着饭,与崔氏聊天。 “娘,就是坐马车无聊了些,其他真的都挺好的。” “你也真是的,派人去请他们不就行了,怎么非得你去不可呢?”崔氏不理解,族学所授皆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偏偏她女儿反其道而行之。 “娘,我亲自去显得有诚意啊。” 唐一璇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现代时,与人谈合作都是她亲自登门拜访,不放弃任何合作的机会,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她不想与崔氏争论,于是转移话题:“娘,我在福来镇看到了许多孤寡妇孺,她们一群人住在一起,生活拮据,连饭都吃不上,像这样的人,多吗?” 崔氏先是一愣,然后叹了口气说:“怎么不多,我听曹夫人说,县城里也有,都住在城西的穷人巷里,每天都有死人被抬去乱葬岗。” 唐一璇听得抿紧唇瓣。 崔氏看着她忧心的样子,连忙鼓励道:“你不是要做水车吗?明年百姓们能种出粮食了,家家户户吃饱饭,有余粮,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活着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啊!” 说罢,崔氏又担心给女儿太多压力,安慰她道:“帮一人,帮百人易,但帮千人,帮万人,却是难比登天。如今你有这份心,娘以你为荣,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慢慢来,不着急。” 唐一璇心中泛起一股暖流,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