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茜在阁楼住了近两年的时间,不能做饭,可把她熬坏了,再也不想吃果酱面包、土豆泥了。 她画的故事都是中英文版的中国传统故事,读者来信中有三分之一是移民英国的华裔,除了感谢她让自己的孩子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外,以前给他们讲这些故事时,有很多内容他们都理解不了,现在看着这些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让他们很快就了解了。 还有不少人提出了批评意见,说她的翻译的中文很多都是错别字,缺少笔划…… 这些华裔的来信,麦茜总是很热情的用中文回复,有些移民二代的中文基本都是父辈教导的,学的都是繁体中文。 麦茜很有耐心的向每一位华裔读者解释,解放后的新中国为了实现全民扫盲,文字已经改革成简体中文。你们这些移民华裔也应该与时俱进,开始学习简体中文了…… 而她收到一些小读者的来信,字迹幼稚,还有不少错别字,中文太难学了,他们都快要放弃了,感谢她向自己父母的建议,他们现在开始学习简体中文,学起来比繁体简单好记了许多…… 如果不纠正麦茜的“错别字”,多数华裔的中文水平远远不如她。她告诉读者,她有一位很博学的中国老师……这铁锅就是华裔读者帮她买来寄给她的, 她还霸占了劳拉的书房,大书桌上,地板上,都是麦茜的图稿。 每完成一小节,还要拿给劳拉看,给她用中英文讲解,麦茜才不管劳拉要不要听,反正每天就听着麦茜在那里,嗒嗒嗒不停的说着。 她还通过华裔的书迷淘到了一些菜种,如空心菜、上海青、韭菜、黄花菜、菠菜、大白菜…… 把劳拉的小花园一半的地盘祸祸得不行。另一半劳拉誓死捍卫,要给自己那些名贵的花草留条活路。 劳拉骂骂咧咧的看着麦茜瞎折腾,麦茜还要说:“亲爱的劳拉女士,您现在越来越年轻有活力了。” 都说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是骨子里的,但热爱与会种地是有本质区别的。 前世麦子和稻子在没长成前,能区分明白的人都足够让麦茜敬仰。有多少人连号称只要给点水就能活的绿萝,或是连水都不用喝的仙人球都养不活? 没种地前,人人觉得自己是农神袁隆平;自己上手后,野草总比菜苗壮,虫子吃菜不吃草…… 在折腾死几轮菜苗后,劳拉再也看不下去,亲自下场指导后,麦茜终于如愿吃到了韭菜炒鸡蛋、蒜茸小白菜、虾酱空心菜…… “呸,这虾酱真不对味,糟蹋了我的空心菜。” 从丹尼斯·李那里打听到唐人街的一家,他爷爷在世就常去的中国餐馆,麦茜好说歹说让老板卖了她一瓶豆腐乳,和6枚皮蛋,那是那家中国餐馆的厨师自己做的。 唐人街上虽然有中国人开的杂货店,但中国的特色食材和配料并不太多,可能是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还不是很发达。 皮蛋和豆腐乳无论麦茜如何安利,劳拉都敬谢不敏,但她对皮蛋瘦肉粥的接受度还很高。 麦茜把唯一养活,看上去好象有些营养不良的大白菜,用塑料保鲜袋制作成速成泡菜。 这是她前世办公室同事教她的,那时她生活的城市很难找到泡菜坛子,就算是寻得到,这种传统技艺,也不是人人都有天份学会的。 做着泡菜,麦茜就想起了那小家子气,国土贫瘠的我大中华都不乐意统治,连大白菜都种不出来,把个辣白菜当国宝的民族。比起饮食文化哪个国家敢和中国相比? 单是泡菜,随便拎一个人出来,就能吧吧吧跟你说上108种…… 经过麦茜连续两年不间断的有奖数独的投稿,她中了《泰晤士财经报》益智游戏版块的大奖,是一台德国产的徕卡Leica M6,是一款手动机械旁轴相机,可以不用电池的。 现在英国市场上已经有数码相机销售了,但麦茜觉得胶卷相机技术是成熟的。数码相机还需要再等个十来年,技术才会成熟些。 那台相机在麦茜眼里太古老,操作太复杂了,还是小街咖啡店的老板卡特教她怎么用。 卡特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他告诉麦茜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