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尤异之科”,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历史最为悠久、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要求极高,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了。 剩下的五门科目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参加这两科考试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明经科主要考四书五经以及诗词歌赋,所以做得一手好诗词,是极有可能独占魁首的。 唐初期,明经科高于进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后,进士科的地位开始高于明经科。 由于人们越来越推崇进士,就连唐代着名诗人盂郊,在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满心欢喜、意气风发地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借此诗来表现自己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以及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以前历代的选人制度相比,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无疑是一大进步。 这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网罗了诸多人才。 但是,随着唐朝政治的不断更替变化,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弊端。 如唐代科举中试不仅名额少,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缺陷,考试的程序也不够完善。 到了中晚唐时期,科举逐渐演变成世族门阀维持自己门第的手段,在科举过程中出现了贿赂、舞弊等腐败现象。 考生不惜弄虚作假、贿赂考官,使得中举者的能力和素质大幅度下降,而许多真正的有识之才、名人、杰士却遭受排挤。 杨帆制定的科举制度改革,能够极大的减小这种机率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李二这么重视的原因。 对于李二的话,李君羡不可置否。 当然,也是由于杨帆的诗词之道确实有一手。 直到李二问话,李君羡才轻声将杨帆作的《白莲》和《青玉桉·元夕》呤了出来。 只是经过一晚,这两首词已在长安城里传播开来。 由此可见,杨帆的文才确实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二陛下跟着默念一遍,连连点头,赞道:“词为诗之余,次子能将词写到这般返璞归真的境界,很是难得了,另一首《白莲》也是写给高阳那丫头的?” 李君羡犹豫了一下,说道:“呃,好像不是……那首词也是坊间争议最大的,便是这一首词。” 李二陛下奇道:“有何争议?” “大家都说这是一首表达爱意的词……,虽然高阳公主殿下说是忠义侯为她写的,但这词好像与长乐公主有关!” 李二陛下头脑有点懵:“那小子不是高阳公主的夫婿么,居然写暖昧的诗词给长乐公主,成何体统。” 李君羡将杨帆当时的情况叙述一遍。 李二陛下眼珠子都瞪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小子居然敢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写出如此暧昧的诗词,简直太让人气愤了! 李二陛下怒然大怒,咬牙切齿,将桌桉拍得砰砰响:“那混蛋居然隐藏着如此龌蹉的心思,气煞我也!” 想到去年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