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高兴,他们的决定没有错,赵政是天命之主,是他们值得投靠的对象。 车队还没有到达咸阳城的城门,消息便已经传进了王宫之中。 听到来的是荀况和他的学生们,昭襄王非常高兴。 秦国现在可是非常缺人才的,荀况来了秦国便不要走了。 昭襄王立刻便叫来赵政,让他亲自去城门口迎接荀况一行人。 这些人是为了赵政而来的,让赵政去亲自迎接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礼遇了。 赵政听过荀况的大名,很愿意去亲迎这位大才。 双方见面都十分满意,觉得人如其名,没有让他们失望。 荀况向后招招手,一个年轻人走上前,向赵政行礼。 荀况微笑开口:“这是老夫的弟子李斯,可否在王子身边做一个常随?” 李斯?秦始皇未来的丞相? 赵政眼睛刷地就亮了,他来接荀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李斯有没有跟荀况一起来。 结果真的来了。 这可是他最得力的帮手啊! 杨天对李斯也十分感兴趣,当天就跑去围观人家。 他是个社交牛逼症,很会与人交朋友,没有多久就跟李斯称兄道弟了。 秦国有了赵政以及许多跑来秦国投奔的人才后,发展迅速无比。 农具的推广和科学种田让秦国的粮食产量翻了三倍。 军粮完全不是问题了,秦国随时能够对外展开战争。 其他国家从秦国偷了曲辕犁的制做方法和种田方法,虽然也让自己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提升,但远远及不上秦国的效率。 而笔墨纸砚的推广更是为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习惯了用笔和纸,没有人会愿意再用竹简和刻刀。 纸张销售到六国,获得了贵族中的争抢,源源不断的银钱被运回秦国。 不是没有人想偷窃纸张的制做方法,可以秦国的造纸作坊看管十分严密,有军队里三层外三层地守着,六国的探子根本无法从里面带出一点儿信息。 赵政在杨天的帮助下,将水泥研制出来了。 秦国的城墙有水泥浇筑,那坚硬强度,绝对不是古代的冷兵器可以摧毁的。 秦国的城池真的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多余的水泥拿来修路,让咸阳的边境的道路变得顺畅无比,军队通行的速度提高一多倍。 杨天还将马鞍马掌等马上套装拿了出来,使得秦国马匹的折损率降低了许多,骑兵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提升了更多。 秦国的骑兵变得更强,其他六国的士兵遇到秦国骑兵,唯一的反应就是望风而逃。 秦国的国力和兵力达到了开国至今最巅峰,秦国人坐不住了。 特别是昭襄王,有如今的实力,为什么不现在就灭了六国呢? 或许自己能够将曾孙子的始皇名头夺过来呢? 昭襄王越想越激动,正要与大臣们商量发兵的事情,结果忽然在朝堂上晕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