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八百九十章 北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九十章 北上(3 / 4)

,不过铠甲不多,毕竟一般的府兵都未必有,就算有也都是几代相传的,几个月前这些人还都是流民,

自然不可能有。

皮甲倒是不少,但来犯的梁军中有不少精于骑射的胡人,皮甲的防御力未必够。

但终究七百骑兵,这是如今的陇州是一股不算弱的兵力,只要梁军不大举来犯,李善觉得,只要不冒进,至少能解华亭之围,毕竟论骑兵战力,梁军没有太大的优势兵力,是不能与唐骑抗衡的。

但如果华亭失守……李善看了眼张文瓘,有可能的话将张文禧抢出来,但如果没机会也没办法,只能撤兵到汧源县等援军了。

正想到此处,门外朱八悄然入内,“郎君,长史杨则来访。”

“让他进来。”李善眉头一扬,大军败北,杨则也坐不住了……毕竟和自己不一样,杨则可是有守土之责的。

杨则匆匆忙忙的疾步而来,第一句话就是,“殿下欲率兵北上?”

“不错。”李善点头道:“孤以司农卿出巡陇州,只携亲卫北上,无需足下许可吧?”

杨则呆了呆,行了一礼才说:“谢过殿下。”

“孤早已言明,为公不为私。”李善叹了口气,“但此次北上,一为华亭,二为友人,实则挟私。”

杨则瞄了眼一旁的张文瓘,在心里猜测这位到底是谁。

自梁军破灵州战报传来后,常达于陇州召集府兵成军,共计五千余人,其中一千驻守陇州北面门户华亭县,常达、张世隆后携三千兵力北上,如今留在汧源县的也就千余兵力了。

这些兵力守城都未必能够,如果全军北上被梁军击败,那整个陇州很可能会迅速失守,到那时候就大事去矣。

这个道理杨则知道,李善也明白,所以他从来没想过带着杨则一起北上。

但在杨则看来,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最稳妥的选择是坚守汧源县,就算华亭失守,也能拖延住梁军的速度,而岐州、京兆等地的援军应该很快就抵达了。

当然了,最有利的自然是迅速北上,解围华亭,击退梁军,但是这也是最冒险的选择,邯郸王率亲卫北上,虽然嘴里说的为了友人,但若无胆气,何敢为之?

想到这,杨则再行一礼,“但请殿下吩咐。”

“既然不出战,尽量将铠甲送来。”李善想了想,“马槊、长枪、弩箭、战马多备一些送来。”

尽量让亲卫们多一层防御,多一些备用的军械,甚至多一些战马,说不定关键时刻能用得上,这是李善的习惯,战前尽量多想一些,多准备充分一点。

去年大战能坚守顾集镇,弩箭、床弩发挥了不小的威力,瓮城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之后李善夺军北上,之前一两年内收拢的马匹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则一一应下,立即遣派人手回城准备。

“灵州、会州、原州失守,襄邑王、平原郡公均不知生死,陛下理应会遣派大将总领战事,岐州、京兆以及各州兵力会迅速来援。”李善嘱咐道:“无需出战,坚守汧源,若梁军来袭,收拢乡民入城,静候援军即可。”

杨则点点头,“陛下就在仁寿宫……或会以殿下节制诸军,此番北上,还请殿下勿要行险。”

杨则是真的担心啊,这位青年郡王短短数年名扬天下,但观其履历,河北败敌,雪夜袭营,招抚苑君璋,连夜追击,三破突厥,甚至单骑冲阵,每一次都是死中求活。

李善长笑道:“当日两仪殿内,孤曾对突厥使者言,倒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