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但在凌敬看来,最妙的地方在于,如果出了问题,封伦甚至齐王并不会被牵扯进去。 如果没有宇文颖,一封信能不能使杨文干立即举兵谋逆,这不好说,但如果没有宇文颖,也一定有使者招杨文干来仁智宫觐见……在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的前提下,杨文干再不愿意也不会伸出脑袋让人砍,举兵谋逆是板上钉钉的。 其他使者的确未必会透露桥公山、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但封伦不可能不安排后手,将消息透露过去是很简单的事情。 简而言之,齐王是巧妙的利用了杨文干这支奇兵,并且将自己隐藏在迷雾中……如果李渊、李世民身死仁智宫,真正对垒起来,弑父杀弟的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之间,还真不好说谁胜谁负呢! 至少封伦很可能会号召秦王一脉,甚至联络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除非屈突通等人有割据一方的想法,否则只能选择齐王。 凌敬在心里想,这样的谋划,齐王是没这份心思的,只可能是封伦。 若不是突然出了民乱,导致宇文颖与杨文干同时出现,而早有准备的李善快马来袭,在沮原桥头成功生擒宇文宝……这次的事还真是说不清了。 如果没有民乱,如果没有李善,以仁智宫守军的兵力,杨文干是很难攻入凤凰谷的,不可能出现退守翠微殿的窘境。 那这样的话,杨文干的的确确起兵谋逆,但考虑到杜凤举、桥公山的举告,李世民很难洗清身上的嫌疑……暗中谋划的嫌疑。 如此一来,齐王在撇清自己的同时,还能渔翁得利。 如果李善知道现在凌敬的想法,真要竖个大拇指了……完完全全猜中了,几乎和原时空一模一样。 历史上就是如此,杨文干谋逆后,东宫属官王珪、韦挺被发配岭南,而同时被发配岭南的还有指使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的杜淹。 凌敬正在心里盘算,这次仁智宫事件以极其完美的方式落幕,将齐王、封伦扯了出来,同时无论如何,毕竟举兵谋逆的杨文干是太子门下,秦王入主东宫之日已然不远。 凌敬突然想到,如此完美……很大程度在于怀仁择机完美,而且提前那么久就确定是七月十五日,他不得不想到李世民亲口提及,桥公山是副手,他的上司是太子心腹尔朱焕。 然后,凌敬就听见萧瑀压低声音,用颇为忿忿的口吻说:“魏嗣王摇摆不定,殿下需提防一二。” 李世民与众多幕僚对视了几眼,人人都努力保持脸上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