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职只是为了作诗赋文章吗?最要紧是贯通经典,以备天子顾问啊!” 曾巩闻言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度之说得有理。” 一旁的曾布却是很耿直地道:“禀正言,布以为不然!馆职为清贵之选,备天子顾问是要紧,但最要紧是以自身为官见闻阅历辅之天下施政,岂能只是作个书橱呢?” 章越听了恍然,他终于明白为何曾布从一开始见面,即流露出不太信服的自己的神色,原来对方是一名实干派,故而对自己这样一直在中枢任官,没有地方实践经验的官员,不太以为然。 章越闻言笑道:“子宣,所谓施政为何事?说白了就是解决问题!” “故而我们要辅助天子解决问题,为何要用之经史?” “因为经为横,史为竖也!” 所谓经为横,史为竖,就说看待问题一个横向与纵向的两个角度。 经是什么? 儒家的经典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意识形态,所谓的意识形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时,一个约定俗成的方法,如此方便上下协同,免得一人一个办法。 好比说与青楼女子交游,一个认为是风流,一个认为是伤风败俗。 两种看法都大有人在,但意识形态就是把所有人的看法统一起来,认为作这件事是不对的。 所谓的经是什么? 就是我们施政者要解决一个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大多数人的看法。 比如我想要去青楼,你稍动脑子就要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你的好朋友去,你必须要规劝,如果你是官员,治下有士子整日夜宿青楼,你可以拿这件事打他的屁股。 至于史就是纵向。 施政者解决问题都是当下的,所有过去的事拿出来都可以作一个参考。 既然经是了解意识形态,那么为何要通史呢? 章越对曾家兄弟言道:“昔鸠摩罗什的高足僧肇,在物不迁论中有云,人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知其不去。” “为何这么说,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 章越这话说得很玄乎,但其实很简单。 求今于古,故知物不去,过去的事情,人都以为是已经过去了,此物似已离你远去了,但其实不然,好比你读过的书,你吃过的饭,你走过的路,甚至吃过的亏,上过的当。 这些似乎都已经过去的事,但是他们都已经变成于你身体的一部分,变为你的经验,知识和营养留在身上。 故而一个人现在遇到问题时,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其实都是依赖于你过去的经验实践而作出的判断。 反过来,求古于今,谓其不往。 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比如说我二十年再努力点,绝不是今天这个鸟样。 当初我不说那句惹妹子生气的话,她现在早是我老婆了等等。 考试时候那道题如果再认真一点就不会错了。 但其实不然,就算重活一次,该堕落的还是会堕落,那个妹子也不会成为老婆,遇到那道题目该错还是会错。 为什么这样?因为今天的你与过去的你,所处的条件环境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我们常常为史书上发生的事情而感到痛心,总想若是我该如何如何,但历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当然除非你是穿越者,因为人不是当初那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