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作家,他们自己买的稿纸,大多质量更差。 事实上,谭锴给于东送过稿纸,只不过一直没见于东用过。 “稿子拿给我看看,你特意跑过来一趟,证明这次的稿子也没有让你失望吧。”杨萧笑着说道。 谭锴点了点头,把稿子递了过去:“确实,稿子肯定能上。现在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这篇稿子大概有八九万字,肯定要连载。第二个,我觉得这篇小说很有拍成电影的潜力,我们是否应该跟于东争取一下,把影视改编权也拿下来?” “难度很大啊。”杨萧还没有看到稿子,就已经叹了口气,“有了《一天》的事情之后,想要买下于东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你觉得我们能出到国外那么高的价格么?” 谭锴摇了摇头,“不能,国内没人能够出到这个价。但是他的稿子未必就有外国导演能来买,这也是个概率问题吧?而且概率还未必大。” “没错,是概率问题。但问题是,你愿意相信它没有国外导演来买的概念,但于东则很可能愿意相信它会被外国人看中的概率。假如你要卖东西,有百分之十的可能卖到三十万,你愿意抛弃这种可能三千把它卖掉么?”杨萧慢条斯理地分析道。 听完杨萧的话,谭锴也叹了口气,对于人性,杨萧摸得比他透彻。 正如杨萧所说,假如他真有一件东西有可能值三十万,他万万不会三千卖掉的。 推己及人,于东大概率也不可能接受杂志社给出的条件。 想要买下《七号监狱》的影视改编权,只有把价格提到让于东满意的地步。 但是杂志社做不到这点,他们不可能花几十万去买一个影视改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