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城镇不能比,稍微赚到些钱的,宁愿在外面租房子也不愿意回来。” 毕飞雨他们点点头,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 国内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的工人很多,再加上如今的政策种地很难,所以人们都在往大城市跑,投身到建设当中。 这是大势所趋,不是深空公司在当地资助一个小学就可以改变的。 余桦忽然想到之前跟于东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事,深空公司在给山村里面的学校资助的时候给的钱都很少,基本上都是勉强解决眼前的问题。 现在看来,于东他们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山村里面的学校早晚要消失,投入太多反而是一种浪费。 其实解决陶湖村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将陶湖村整体搬迁到山下去,划一片地给他们弄个集体住宅,这样就能够解决住房以及教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余桦又看向学生,见学生们依旧看着这边,便问李大海,“我们方便进去么?” “额,当然,当然,没有问题。” 李大海当即走了进去,跟讲台上的老师小声说了几句,那老师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快速地走下了讲台。 “各位老师好,欢迎各位来到我们陶湖村指导工作。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我叫陶元生。” “陶老师,贸然前来,打扰到你工作了,还请见谅。”毕飞雨说道。 “没没没,你们能来,是我们盼都盼不到的。” …… 余桦他们在陶湖村小学待了有三天,每个人都给学生们上了至少一节课。 包括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笙,他给五年级的学生们读了一段自己的《我与地坛》,然后又跟学生们讲了很多自己当年插队的事情。 孩子们或许还品不出《我与地坛》的味道,但他们却对史铁笙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虽然史铁笙有说到他如何生病,又如何自暴自弃的,但却以一种十分乐观的方式,倒让学生们经常笑出声来。 余桦他们的课自然更不用说了,每次都是笑倒一大片。 在陶湖村小学待了三天,除了上课之外,他们这些人还帮助学校搞了不少基础建设。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墨白竟然精通木工活,为学生们做了些圆规、直尺甚至是椅子。 他们还会带着学生在学校的墙上画画,在山林间唱歌、吹笛子。 不仅是他们教学生,他们也会在放学之后跟着学生放牛、赶鹅、摸鱼、捉虾。 他们是在第四天早上走的,没有跟学生们道别,天还没有亮就出发了。 李大海提议让他们跟孩子们当面告个别,却被余桦给拒绝了。 离开陶湖村之后,余桦他们又接连去了好几个学校,每个学校都会待上两三天。 …… 于东一直都在关注余桦他们的行程,得知他们最近一直在沿途的学校转悠,也是会心一笑。 其实余桦他们走之前,于东就想跟他们说这事,让他们有时间去乡村的那些学校看看。 先不说余桦能够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但像余桦他们这样的名人出现在生活之中,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会给他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育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有时候坚持数年的教学,可能都不如某一刻的点拨。 而于东当时之所以没说,也是不想让余桦他们的旅游承担太多东西。倒没想到,虽然他没有提,余桦他们却主动去干了这件事情。 沉吟了一会儿,于东给秘书部去了个电话,“给我安排明天上午去盐都的行程。” “老板你一个人去么?” “嗯,我一个人。” “需要安排回程么?” “回程等我消息。” “好的,我这就安排。” …… 第二天下午,于东就出现在了盐都福顺县下辖的冬湖镇。 余桦他们昨天刚刚到冬湖中学,于东要在学校跟他们见面。 车子在距离学校两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于东独自下了车,自己朝着学校走去。 随行的安保人员不敢掉以轻心,迅速在周围布置起来。 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于东身边的安保力量就变得非常强,像这次出远门,安保公司直接给配了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已经提前来了冬湖镇排查了。 冬湖中学是深空公司资助比较早的一个学校,因为是在镇子里面,所以这几年发展比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