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撇了撇嘴,嘀咕道:“真是小年轻,分开这么一会儿,就黏黏糊糊的。” 也不考虑一下他这个老人家的心情。 傅玉衡权当没听见,把人打发走之后,就拿出纸笔,拉着天子一块创作剧本。 首先有一个大背景:自元始天尊建立天庭之后,时光过去千万年,期间天庭也换了数天尊。 如今在位的,乃是因品性出众,百世行善,功德卓著而举家飞升的凡人张百忍。 张百忍是个好人,也是一个仁君。 可是,天庭建立得已经太久了,久到那些神仙已经忘了自己究竟为么会成仙。 他们贪图享乐,沉迷于凡人卑微如蝼蚁的供奉,再也不修功德,不在乎苍生疾苦。 上任的天帝有心整顿这种乱象,苦于力低微,没有人手,只能暂且蛰伏,积蓄力,以待时机。 又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下界东胜神州傲来国花山上,一块合乎周天之数的奇石突然形。 因着花山上最多的就是猴子,那奇石自开启灵智,见得最多的,也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猴子。 所以,等它形的时候,按照潜意识,也变成了一只石猴。 这石猴形之时,中两道神光直冲霄汉,惊动了一众神君仙娥。 众仙不明所以,身为三界之主的玉皇大帝是心有所感。 ——他苦候的时机,已经到了。 因而,当千里和顺风耳来报时,玉帝不以为意,只说这猴子乃是天生地养,自有几分神奇之处。待它喝了水吃了东之后,中神光自然消散。 际上,是玉帝派来自己的心腹下界,投神丹于石猴口中,帮其隐匿了收敛不住的神光。 后续石猴远渡洋,寻仙求道,之所以一路有惊无险,全因玉帝暗中派人护持。 菩堤老祖虽然不是玉帝的人,但这位神通广大,又主张三教合一,和玉帝一样,也认为神仙应该先修德行。 所以,对于玉帝送过来的这只猴子,他也是尽心教导,给了石猴孙悟空一身无上神通。 不过,菩堤老祖也知道,这猴子日后必然会搅个地覆天也翻。 他老人家不想被扰乱清静,所以才叮嘱悟空,不可以告诉别人,神通术是他教的。 看《游记》时,总有人会有些疑惑:为何自小知礼守节,别人打他不还手,骂他也不恼的孙悟空,会因天庭对他不够视,就干出大闹天宫的事? 这其中固然有本事大了,心态飘了的原因。 但这也飘得太过了吧? 要知道,《游记》的作者是个正儿八经的古人。 在古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是个人遇到这种事,都会留几分理智吧? 可孙悟空的理智,像是离家出走了一般。 而在编的《大闹天宫》里,傅玉衡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 ——悟空之所以如,都是故意的。 他被以弼马温的身份招入天庭之后,玉帝与他梦中相会,备陈天界乱象,表达了自己对三界未来的担忧。 如猴哥这样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又有玉帝诚恳相托,他自然是义不容辞。 这一点也是很符合古人的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