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午休还没结束,形意拳馆的院中就传来了一阵嘈杂声,那个踢馆的人,看来是急不可耐了。 萧衍跟苗晚晴正躺在休息室内,听到声音后,起身走了下来。 院中,忍不住挑衅的车修武,已经跟前来踢馆的人打在了一起。 只见那人面白无须,寸头冷峻,看上去有三十多岁的年纪,但脸上布满英气,颇有点神骏。 只见他攻势稳健,进退有序,手上拳形大开大展,似有龙虎之威。 车修武的崩拳轰在对方的胳膊上,仅仅能把他崩退半步而已,而车修武明显被崩的拳头发红。 发觉这个情况之后,萧衍朝那人的胳膊上看了几眼,见上面肌肉紧绷,皮毛发光,明显是戴着铁环练习过铁臂功。 再看他脚底下踩着的步伐是“工”字,拳脚上则施展的明显是以按跟推为主,看来此人练习的是功夫是工字伏虎拳。 南派高手啊,有点意思。 工字伏虎拳是洪拳的一个拳系,归类在长拳内。真正练到家的人,打起来虎虎生风,一拳能携带雷霆万钧钧之势。 这与萧衍八极拳的短打恰恰相反。 洪拳以桥手刚劲,法门紧密为主。说白了就是守得严严实实,不让人有可趁之机。 而八极拳则以六大开为主,就是以攻为守,破开对方的法门,直攻中门。 如果让八极拳的人来打这施展工字伏虎拳的高手,倒还不难,但是车修武的形意拳就略有点困难了。 形意拳也属于短打之一,主要以直进直打,一边走一边打为主。 可是这工字伏虎拳是最不怕这种猛冲猛打的,因为他法门守得很严,工字步又进退有序,根本攻不破。 果然,车修武久攻不下。情急之中,把家传绝学盘根术用了出来。 他如猛虎出山一般,狠扑向了那面白无须的男子,双手搭在男子的胸前,脚刚以落地,就想要把那男子掀飞出去。 这是虎形盘根术,看着简单,实则步法与力道用的都很讲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可那人不慌不忙,竟然猛地仰面而起,避开车修武的一扑之力,同时双脚高高跃起,正踹在车修武胸口。 车修武的虎形盘根术,用出的这招,是大众光知的饿虎扑食。 而此人应对的这招,却同样是虎拳,只不过是幼虎蹬腿,却一下子,将车修武踹出了大老远。 只这一下,萧衍就猜到车修武打不过这人。而且这人应该是得到了洪拳的真传,因为其刚才的虎拳,用的就不比工字伏虎拳差。 工字伏虎拳在洪拳中属于基本功,练到深处,可以不用站桩腰杆下盘就够硬,可以不用打椿全身都是反应堆。 此拳是少林寺的传统功夫之一,大清朝开国那会,少林寺的人大多主张反清复明,参加洪门、三合会等。 清朝自然容不下他们,于是就有了火烧少林寺的说法。 北少林被毁之后,全派进行了一次大迁移,大部分都迁到了东南沿海,成立了后来的南少林。 当时出现了五位比较有名望的能人,他们创立了五个宗派,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少林五祖。 其中有一位至善禅师,他到粤东海幢寺避难,为了不让少林绝技失传,于是就把工字伏虎拳传于后世。 如果至善禅师还有人不太熟悉,那么将工字伏虎拳发扬光大的人,却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