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之外,恐怕也没人比的上他了吧。” 说着,孙策脸上闪过一丝落寞,他和周瑜可是结义兄弟,本以为他会和自己并肩作战,可因其父周异出仕大秦的缘故,周瑜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靠了大秦。 和孙策并肩而立的赵光义,在听到士兵的汇报后,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一脸诡异的说道:“伯符兄,海上航行延时误点一两个时辰,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吧。” “是的,海上航行不比内陆,别说是一两个时辰,就是一两天也正常。” 话音刚落,孙策自己都愣住了,反问道:“光义兄,此言何意?” 赵光义则冷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何晚到两个时辰,让秦军和倭军死磕,借助倭军来削弱秦军呢? 到时就算秦军质问,咱们也能拿出正当理由,毕竟航海延误很正常。” “嘶……” 孙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脸色也变的阴晴不定起来。 一路航行至此,他跟赵光义的交流不少,还以为他是个正人君子,完全没想到此人竟如此阴损,背地里给盟友捅刀子,还是不露任何破绽的那种。 孙策若是赞同赵光义迟两个时辰抵达战场的提议的话,秦军独自对阵倭军肯定会伤亡惨重,到时哪怕周瑜是大秦驸马,也定会被朝中百官问责,仕途堪忧。 凭心而论,孙策是赞同这个提议的,毕竟就算他们真的迟到了,大秦也没有理由指责他们,毕竟海上航行延误确实是件很正常的事。 但这次秦军的主将周瑜,是他孙策的结义兄弟,这就让孙策打心眼里反感了。 坑其他秦将,孙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是坑周瑜的话,孙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这么做的。 “大秦的实力太强了,经过一年的休战,也不知回到了什么程度,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利用倭国来削弱一下大秦……” 赵光义不知孙策和周瑜的关系,还以为孙策回合自己想到一块去,于是孜孜不倦的劝说起来,却没看到孙策的脸色越来越差。 “够了。” 孙策的这一声暴喝,让赵光义都愣住了。 “要等两个时辰,你自己等,故意拖延抵达战场,这种坑害盟友的行为,我孙伯父才不屑为之。” 言罢,孙策冷哼一声,直接扭头离去,离也不理赵光义。 赵光义见此,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但心中又极为的不解,按照他的法子来办,明明对两家都有理,而且没有任何的隐患,为何孙策却反而不愿意呢? 苦思无果之下,赵光义只能归结于,孙策就是一个莽夫,愣头青,所以才会有便宜都不占。 看着孙策的背影,赵光义在心中暗骂道:“哼,蠢货,孙伯符,你一定会为你今天的决定而后悔的。” 孙策不愿意配合行动,非要按时去参战,赵光义自然不能独自留下,毕竟真这么干的话,可就把把柄主动送给大秦。 另外,宋国水军只有一万,吴国水军却有两万。 哪怕宋国不参战,只靠吴国的两万水军,和秦军两面夹击,也同样可以轻松击败倭军。 所以,赵光义心中就是对孙策在怎么不满,也还是必须要和孙策一起行动。 半个时辰后,吴宋三万联军,终于抵达战场。 此时的对马海域,喊杀声依旧响彻云霄,而且放眼望去,到处都破损的战船,以及掉到海里的倭国士兵。 这些倭国掉落到海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