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里跟小皇帝啰嗦,直接去找梁朝义商量此事了。 过了没几天,整个大梁风云变幻,朝野震动。 西南军团的龚岳山,跑到了湘南一带,连同湘南军团的卢松青,以及甘川军团的蒋裘,一起兴兵。 号称“清君侧”、“讨伐贰臣”、“替天行道”云云,最为令朝野震动的,是他们宣称手中有皇帝的“衣带诏”,坐拥大义之名,甚至鼓动 了不少地方的小军团,也加入到这场讨伐之中。 讨伐军合共二十万人,从三个方向,往金陵挺进。 与此同时,天道教的大道天师率军夺取益州,自立为帝,国号为“道”。随后派出两万“义师”,出兵川蜀,进行东征。 最让人感觉魔幻的是,甘川军团与天道教所在,近在咫尺,双方本应该是敌对双方才对,可本次的行动,却竟然是并行不悖,还一同约为盟友,共同讨伐京城。 这一切变动,令人目不暇接,简直有种难以消化的感觉。 “朕,绝无什么衣带诏之类,所有这一切,都是贼兵的借口,众卿不必有所猜疑。” 坐在龙椅上,梁煦如此申辩道。 萧逸看着这个少年,突然间觉得,自己恐怕还是小看了这个少年人。 毕竟,这个人身上流淌着的,是桓太后的血液啊。对权力的追逐,肯定不会稍有逊色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龚岳海事件,恐怕是提前引爆了这一阴谋。这才让龚岳山匆匆忙忙地高举“义旗”,造反来了。 他躬身道:“陛下请安心。臣等绝不认为这是陛下的意思。只不过当今天下纷扰,愚夫愚妇者众,陛 下还是要发布诏令,澄清此事才行。” 梁煦道:“必须的,必须的。” 于是,下诏。 接下来的事,就跟皇帝没有太大关系了。 他甚至被排除出军事行动的安排会议之外。 梁朝义和萧逸、萧国公等人进行秘密商议,一个个军事行动的命令,被传递出去。 明面上,应对的措施,只是梁朝义被任命为“平叛大将军”负责整个平叛行动。 同时刚刚被调遣到了江浙一带的郭华生,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镇东军团,前来京城助战。 此外,皇帝得到的信息,也只是寥寥了。 梁煦在宫中,颇有些不安。他来回踱步,忍不住对安公公道:“安伴伴,你说,这次的行动,我们会不会胜利呢?” 安公公躬身道:“回禀陛下,奴婢觉得,一定会胜利的。” “哦?理由呢?” 安公公道:“龚将军这次率军前来,人数超过二十万。而梁朝义手下士卒,不足五万。 或许他们还可以调动的禁军,可这一方面,陛下可以对此设法掣肘,令对方无法多做调动。如此一来,人数他们不会超过十万。” 梁煦一激动,连连点头:“对,必须如此。”